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林姓迁徙史-周朝时期的迁徙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1-17 10:20:27  返回首页

自公元前1046年姬发(周武王)灭商立周至公元前 256年赢稷(秦昭王)灭周立秦,前后历经790年姓在这个时期传衍了30多代因周代大小诸侯多次发生动乱,室贵以及黎民百姓四处外窜逃生。裔也是如此,不囿于最初发祥地博陵,而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都有们迁徙足迹,在动乱繁衍发展。
    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林苌和林材等在周王朝宫廷担任官职,随着都东移,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之东南)迁至洛阳(今属河南省)落户。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纷封国自立,彼此征战时时发生。姓族当时在赵国、鲁国和齐国等诸侯国都有显山露水不俗表现。林坚的35世孙林皋在赵国任国相,德高望重,权倾一时。定居于赵国境内的九门(今河北藁城之西北),娶妻胡,生有九子,即:林文、林成、林宣、林化、林德、林修、林明、林勉和林韶。九子皆有大夫官职,赵国人称之为“九龙”。林皋也被誉为“九龙之父”,其门第被赞颂为“个德之门”。因赵国君王器量狭小,对此十分嫉妒,叫人“择其木皋繁者伐之”。林皋知道面临杀身之祸,赶紧率全老少逃往白云山避难。赵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感叹,他:“贤哉林皋父子也!”
    林皋和他的九个儿子所传后裔,成为林姓的一个名门望族,堂号称“九龙堂”。据史书所载,林皋的裔孙林宪在秦始皇焚书之时,将林谱秘藏于自家祖之内,逃过了火烧之劫。但后来不知何故,《九龙堂西河林氏族谱》却丢失了。到明清两代,有一些林皋派下的裔人进行此谱的“辑佚”。当然辑佚后的族谱史料价值与原作差之甚远。
    在齐、鲁之地(今山东淄博、曲阜等地)则有林既、林雍、林楚、林放和林回等名门望族。在卫国(今河北淇县及卫辉一带)迫有大批林姓族人居住,其中以林类最为著名。林类生活在春秋时代。他披着裘衣在田园里拾着遗穗,边走边唱。有一次,孔子到卫国,远远就看到这位“拾穗行歌”的老人。孔子叫他的学生子贡前去与林类攀谈。子贡问林类为什么会如此乐观呢?林类回答:“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再请教是何缘故。林类则以生与死的辩证观向子贡做了精辟的诠释。林类,生与死是一返一往的关系,有人死了,又有人生了,这世界才能够持续不息地存在。子贡回到孔子身边,把向林类问答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十分感叹,对众学生说,果不出预料,这位老人是富有学识的智者。们尽管可以向他请教。
    自林坚起至林芳(林坚的38世孙)的世系传承依次是:林坚、林载、林磋、林虎、林光、林相、林玄、林凤、林翊、林苌、林材、林考、林回、林贞、林英、林乾、林保、林隽、林宏、林类、林繇、林既、林雍、林敏、林楚、林放、林通、林不狃、林欣、林仪、林抚、林鸾、林世元、林伯、林皋、林宣、林微、林芳。其中明确注明居博陵邑者有林坚至林相;明确注明居齐国者有林材、林回、林贞、林英、林宏和林类;明确注明居鲁国者有林雍至林皋。林皋又由鲁国移居赵国。其子林宣等人、其孙林微等人也在赵国建寓。
    林坚的20世孙林类据说活了一百多岁(据《列子》一书,孔子适卫“望林类于野”,当时林类已“年百岁”),晚年不是住在齐国,而是住在卫国(今河南濮阳一带)的。
    林坚的31世孙林抚在卫国任司马之职,也居住于卫国。而迁至秦国都城咸阳(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居住者有林微、林芳、林玮、林韶和林稚等人。
    林微是林坚的37世孙,在秦国任大夫左卿,受封为关内侯。
    林芳是林坚的38世孙,在秦国任屯军仆射。
    林玮是林坚的39世孙,在秦国任给事黄门散骑常侍、左将军。
    林韶是林坚40世孙,在秦国任郁林郡太守、右将军。
    林稚也是林坚40世孙,在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年)任会稽郡太守。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林姓族人逐渐扩散,在各个诸侯国都有林姓裔孙繁衍生息,但仍然以北方为主要栖居地。

上一篇:林姓的来历
下一篇:林姓迁徙史-秦汉时期的迁徙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