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林氏家庙戏台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11-10 19:09:30  返回首页

45901257633903612.jpg

 宽敞门廊雕绘精美

16951257633903627.jpg

   孩子在厢楼处爬上爬下自得其乐

69861257633903627.jpg

石狮守护古戏台。

90991257633903643.jpg

戏台和勾连廊连在一起。

   逋,估计没多少知道是谁,可若和靖,则大多数都会被其“梅妻鹤子”风雅与气节所倾倒。

  这一次,们去的就是位于宁海县强蛟镇加爵科村“林庙”。因为林逋,陡然觉得这座庙和戏台特别风雅了。

  梅妻鹤子

  风雅闲适

  祖德长流,

  前朝声价开庆桂;

  书香继起,

  奕世簪缨仰九龙。

  这幅对联刻在“林庙”祖堂石柱上,镌刻于“道光戊戍桂月”(1838年),距今已170余年。象山港的腥风咸雨几乎未对这座家庙产生明显的影响。

  打开家庙的二道大门,内外整洁肃然,朱漆鲜红、金彩四射,可见得到后人的精心保护。庙门口赫然立有“全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标志碑,让每一位来到家庙的宾客增添了几分崇仰感。此外,正对戏台的大堂檐廊正,一块宋仁赐“和靖先生”的青底金字匾,更使人刮目相看。

  《人名大辞典》介绍的林逋(968~1028年),北宋杭州钱塘仁和里人,结庐孤山二十年“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的《咏梅》诗曾倾倒千年以来的无数中国文士。尤其是其中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堪称经典。

  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确实风雅至极。

  相传,他在孤山前后种梅360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

  林和靖是个闲散惯了的人,常常隐迹在山水之间,有时一天不归。他惟恐因此怠慢了来访的朋友,所以特地养了两只鹤。如果有客人到来,家童先接待进门,然后放一只鹤飞向空中,林和靖看到飞鹤,就知道来客人了,立刻返回家。在他和客人饮酒赋诗时,训练有素的两只鹤还会翩翩起舞,高声鸣唱,为宾主助兴。为此,林和靖对两只鹤宠爱备至,常向客人们夸赞:“这就是的儿子啊!”

  正因为他对梅花和仙鹤的痴爱,好事的人就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后世就有了“梅妻鹤子”的说法。

  林氏家庙

  家源流

  既然《中国人名大辞典》介绍的林逋是杭州人,这座林氏家庙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奉化的地方志以及《黄贤林氏谱》明确记载,林和靖之祖林登云在唐末五代时从福建莆田迁入,效“商山四皓”之举,改山和村名为“商山”,今存商山和商山桥。林登云的第三子、四子林環、林釴居奉化黄贤,其余两位分居象山、萧王庙。林逋是林釴之子,家谱中载明成年后隐迹湖山,领养侄子林彬终老,后裔世居杭州仁和里。

  再说《宁海县地名志》、《宁海爵山林氏谱》的记载,“始迁加爵科的始祖尧卹公为避盗,居于杭州西湖北岸仁和里。公生一子,讳札。札生二子,其中瑜又生垠公、坊公。父子同泛舟竟入宁海加爵山。”林瑜即林和靖堂弟,到加爵建村时在北宋晚期(1021年)。又据记载,宁海爵山,在象山港南,强蛟半岛西岸。因海上望之形如覆爵而名。而民间却称之为“鸦雀窝”,山上多栖鸟雀。林氏初到此地,遇伐柯老人问地名。老人云:“山名爵山,村名加爵科,居之子孙登科及第,加官进爵。”于是遂在这方吉地定居。

  林氏建村后在爵山建“和靖先生”,又称“孤山道院”,内设书院,与道观合一。而在爵山下村北因仁宗皇帝有敕赐建“林庙”。

  到了清光绪五年(1879年),林氏后裔林立言,又专程赴杭州仁和里,请来和靖先生画像、神位,供奉于正对戏台的祖堂中。

  戏台藻井

  美丽精巧

  宁海加爵科林氏与奉化黄贤林氏遵循祖训隐居山林,此二村昔日在象山港南北仅靠船渡有往来。如今加爵科村400余户千余林氏亦农亦渔、丰衣足食。村中三面环山,多有官帽墙门、苏州楼等清代民居。家庙在清代乾隆、道光、同治及近年都有重修。庙内依中轴线依次为三开间仪门(倒座)、戏台、勾连廊、祖堂。二翼为仪门耳、左右厢楼。门廊宽18米,进深7.5米,檐柱雕二对彩绘狮子和白象。顶部大小双卷棚、横架轩梁,雕刻漆饰很精致。

  进入仪门就会看到戏台和勾连廊连在一起,各有一座美丽精巧的藻井。而戏台台面平淡无奇,没有栏杆,三方敝开,四石柱落地。台面宽5.3米,深4.8米,离地1.35米。台前柱立一对石狮子。

  戏台正面挂《今古奇观》额,下设精雕细刻五扇屏风遮挡,后台与厢楼相连。精彩的看点在戏台藻井。戏台顶上的藻井,中心八角攒尖,斗拱八攒九踩五跳,层层叠涩。井口方形,八角藻井外围八角形的卷棚。攒尖的顶部刻有五蝠捧寿,花板斗拱漆雕奇卉和龙凤,错落有致。

  刻在戏台前二条直径0.4米的石柱对联道:

  事异忠奸,

  看人心名判;

  报分善恶,

  如天道无盖。

  这也是170年前的原物,有“道光戊戌桂月”年号。

  勾连廊虽比戏台规格略逊,由于顶部屋盖的歇山翘角,因此抹角梁由戏台额枋及角科斗拱承托。藻井的中心为纵向大卷棚,左右围纵向小卷棚。卷棚中心挂一盏红灯笼,也颇具匠心。

  朝向戏台的祖堂地坪,高出戏台地面0.3米,五开间宽19米,深13米,堂内九檩五柱抬梁穿斗混合。檐枋所刻的故事有“梅妻鹤子”、“渔樵耕读”等文气十足的雕刻。抬头梁枋柱间挂有《一脉同堂》、《双桂流芳》、《松筠勤操》、《善积阴功》、《文节》、《节孝》等金字匾额,多由清代朝廷和官府表彰林氏后裔所立,其中也有本村和奉化宁海的裔孙奉赠。

  据称每逢年节或渔汛前后,戏台上做的多是文戏,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天,有的夜以继日。除村里林氏后裔不失时机抢先占位外,来自象山港对岸的林氏宗和裔孙也前来祝贺看戏,免不了在祖堂内摆起数十桌筵席,宰鸡杀猪烹鱼劝酒,又是一幅比看戏还热闹的场景。

  离开家庙之前,偶而又在祖堂墙柱上发现挂着一块长达3米、宽0.25米的直板,书有“源本福建莆田迁住来宁祖德显爵”14字。因此可见加爵科林氏与黄贤、杭州林氏都是源出福建,一脉同宗。家庙和古戏台成为宗交融往来的桥梁,又是明理、育人、娱亲、崇祖的最有影响力的场所。

  离开林氏家庙时,几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戏台上穿梭玩闹,甚至还表演起在栏杆上“飞檐走壁”的杂技,爬上跳下,并不知这座庙和戏台有着怎样的故事与底蕴。

  张落雁 杨古城/文 余 慧/摄

  指路:可从宁波南站坐到宁海的车,再坐宁海到强蛟的中巴车,于加爵科村下。

 

  名词解释

  家庙

  源自远古贵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堂,同宗、祠堂,但自明代晚期起,宗法允许百姓祭祖建祠堂。如此可见家庙的规格比较高。

  倒座

  院落之中与正厅相对的建筑称倒座,祠庙中多作过厅。

  抹角梁

  专施于木结构正侧面,交接翘角屋檐的翘起的承重木。

上一篇:海门的林氏祖祠世德堂内设“海状元”纪念馆
下一篇:林坚诞生地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