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林则徐过镇远咏诗留佳作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11-4-24 19:47:55  返回首页

在福建省则徐故里闽侯县堂有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此联生动地表述了林则徐禁毒护、与敌抗争、气壮山河非凡气概;真切地颂扬了林则徐这位历史上坚定爱国志士和伟大的民英雄
  林则徐,字少穆,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今闽侯)。自幼聪明勤奋,饱读诗文,博学多才;少时喜好思辨求索,处事镇定沉稳,关心时政国是,胸满怀励精图治、报效国的鸿鹄之志。十三岁涉足考场,以独特见解和锐利文风赢得考官赞许,先后考取秀才和举,二十岁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林则徐奉召进京,任朝廷翰林院编修,仅为一名普通官员,时年二十六岁。
  在林则徐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曾担任过乡试主考官、翰林编修、水利督办等中低卑职,也曾担任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钦差大臣等高官要职;曾拥有过“虎门销烟”、“江浙治水”的辉煌功绩和无尚荣耀,也曾经历过奸臣陷害、贬职充军的多舛命运和坎坷人生。然而,林则徐不管在顺境和逆境的任何时候,始终不渝地充满着对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山河的眷恋,对人的深情。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者和民英雄,也是一个感情丰富、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一生中去过不少地方,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数不清的足迹和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鲜为人知的是,他两次途经贵州镇远,并览胜咏诗,给镇远这座湘黔边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林则徐在翰林院因做事勤勉,修史严谨,文采出众,颇受嘉庆帝赏识,委任他为江西副主考官,赴南昌督办乡试事宜。在任职三年中,他推行考试新制,整肃考场风纪,提高考卷质量,为江西选拔不少优秀人才,受到当地各界人士赞许。嘉庆帝闻知甚喜,即提任林则徐为云南省乡试主考官。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农历五月底,林则徐与副主考老翰林学士吴慈鹤准备赴云南走马上任。临行前他俩商议,从江西到云南相隔数千里,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必选一捷径方能尽快抵达。西行之路有两条:一是从赣出发,经湘南,进桂北,入黔南,终抵滇昆。二是从赣出发,经湘西,进黔东,直达滇昆。他俩熟知,第二条路是自古以来京都通往云南到东南亚各国的西南丝路,虽然逶迤崎岖,但路程捷径,来往军士商民甚多。经再三思量,决然选定第二条路线奔赴云南。农历六月初一个清晨,林则徐与吴慈鹤衣着顶戴官服,分别乘坐两抬官轿,偕几名随从人员,从南昌起程,向湘西方向出发。
  行程月余,进入盛夏,赤日炎炎,酷热难耐。林则徐一行晓行夜宿,从不住府县衙门,或住驿馆,或歇客栈。一路翻山越岭,涉水过桥,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出赣西,入湘中,进湘西,经过一个多月旅途奔波,农历七月初一上午,来到了黔东镇远府“东大门”青浪卫。此卫乃一小城,依沅江支流氵舞   水(又名氵舞   阳河)而建,四周城墙矗立,城中有条石板街,街边商铺错落,行人络绎不绝,不算繁华,倒也热闹。林则徐等在街边一酒家歇脚用餐,开怀畅饮几杯醇香四溢、享誉黔东的勾藤酒,休息片刻,即起身上路。林则徐与吴慈鹤下轿步行,穿过街道,出城踏上石桥,偶见江岸一高大古寺万寿宫迎面挺立,甚是惊诧。因要赶路无暇观赏,匆匆过桥,方乘轿朝镇远府奔去。从青浪至镇远相距八九十里,沿途崇山峻岭,层峦迭嶂,丛林葱茂,峡谷幽深。林则徐一行谨慎小心地穿行在蜿蜒狭窄的湘黔驿道上。林则徐从未见过这样气势磅礴、破胆惊魂的高山峡谷和悬崖绝壁;这样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独特景致和自然奇观。一路走走停停,驻足欣赏、心旷神怡,不时发出喟叹赞美之声。傍晚时分,他们终于行抵镇远城,下榻在府城(镇远含府、卫二城)东关驿馆。
  入夜,林则徐走出驿馆,立于东关隘口,举目眺望城廓,满眼灯光点点,闪闪烁烁,不闻人声,街市静谧。唯见几只燃着火把的渔舟在氵舞   水江面上漂荡游弋。林则徐无心观赏夜景,脑海里总萦绕着白天途中那些峻峦幽谷、惊心动魄的情景。他回到驿馆,独自挑灯夜读,刚翻开书页,忽然诗潮涌上心头。他立即提笔,一首题为《镇远道中》的七言诗一挥而就。
  两山夹溪溪水恶,
  一径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
  此身未坠胆已落。
  盘移崩石来天端,
  山前实兀复有山;
  肩舆十步九扶掖,
  不尔倾蹶肤难完。
  传闻雨后尤险绝,
  时有奔泉掣山裂;
  此时幸值晴明来,
  峻坂驰驱已九折。
  不敢俯睨千丈渊,
  昂头但见山扦灭;
  健儿撒手忽鸣炮,
  惊起群山向天叫。
  写完诗作,林则徐很兴奋,速将此诗请吴慈鹤阅后指正。吴高声朗读,激起共鸣,大加赞赏,称道林则徐用绝妙佳句深动描述了贵州镇远山峦的巍峨险峻和雄奇秀美;同时也流露对久旱盼雨农夫的真挚情感和同情怜悯的心境。
  林则徐几年前在京城翰林院编史修志时,博览群书,广纳知识,已闻黔东有一镇远府,素有“湘黔咽喉”、“滇楚锁钥”、“商贸都会”之誉。今达此地,自然要浏览一番。据史料点滴记载和当地民间传闻,林则徐在镇远进出三天,在城里停留一天,并随意漫步游览。农历六月初二,林则徐与吴慈鹤正准备出门,镇远知府已到东关迎候,恳请林、吴二人到府衙做客。林则徐婉言谢绝,诚邀知府陪同观览镇远古城风貌和名胜古迹,知府欣然应允。于是林、吴二人在知府陪同下离开驿馆。
  东关对面山头叫东仓坪,建一座文明书院。林则徐年轻体健,精力充沛,急步登上山头,细观书院内外,虽不及江西白鹿洞书院规模宏大,但仍显得小巧雅观。离书院顺百级石阶而下,来到氵舞   水堤岸河滨大道。道旁有一巨石,形如香炉,傍舞水而立,人称香炉岩。岩上建六角彩绘“儗岘亭”。石壁镌“楚峤风顺”、“泝流光”石刻。林则徐饶有兴致地欣赏这香炉巨石、亭阁水榭和摩崖石刻,连连点头称奇。过了香炉岩,一座陡峭山崖侧面耸立,悬崖绝壁上呈现许多错落有致的殿宇楼阁。此景令林则徐甚为惊喜。知府解释道,此山为黔东名嶽中河山,悬崖左壁庙宇为道家修炼地青龙寺;中壁楼阁为紫阳洞,明代曾建紫阳书院;右壁殿宇为中元禅院,大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主,乃黔东有名的佛教圣地。林则徐感叹一路走来从未见过这等依山就势、贴壁凌空的宏伟建筑,更景仰这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神圣与奇妙。他兴致勃勃地登上青龙寺玉皇阁最高处,扶栏俯瞰,氵舞水滔滔奔涌而来;镇远城邑尽收眼底,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使林、吴二人异常欣喜,连声赞叹。他俩都没想到,这偏远荒僻的湘黔边陲,竟然藏匿着这等神奇美妙的形胜宝地!
  河滨古道与氵舞   水对岸横跨一座五墩七孔大石桥。林则徐走上石桥,看到桥中央伫立一栋三重檐楼宇,楼额高悬“魁星阁”横匾,楼柱挂竖联一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夷路,缅人骑象过桥来。”知府见林细读此联,忙上前道:此石桥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俗称老大桥,康熙帝六十大寿更名祝圣桥,柱上楹联为明镇远知府汪炳璈题书,意指石桥横跨舞水,衔接滇楚,是京城及内地与东南亚诸国往来的唯一通道。林则徐点头示好,又在桥上流连片刻,随即缓步而行,并不时回头瞻视,对这座重要桥梁肃然起敬。林与吴过桥来到城中街上,漫步浏览了府卫两城:石板街巷狭窄平整,闪着青辉;街边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行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舞水河上舟楫如织,各码头百货堆积如山;整座城邑显得繁荣兴旺,生机盎然。林则徐对难得一见的镇远府的兴荣景象感触很深,他动情地对吴慈鹤道,镇远“滇楚锁钥”、“湘黔咽喉”之誉名不虚传,“西南一大都会”之,谓之有理。
  当天晚上,林则徐在驿馆寓所写下近两日所见所闻日记:从青浪卫到镇远府“路甚险要,上接千仞,下临重渊。闻雨后水发,尤不可行;前以遇晴为幸。尤然此地告旱久矣。身虽行役,亦甚为盼泽也。”又续写道:“府城有中河山,两水夹流,山居其中,石壁镌有‘楚峤风顺’四字。又有香炉山,上丰下削,岩上锓有‘泝流光’三字。”林则徐有写日记的习惯,所记之事言简意赅,内含真情。据析,有关在镇远活动的日记,远不止上述寥寥数语,其余记事内容须在相关史料中进一步查实。
  翌日(七月初三),林则徐一行离开镇远城,过太平桥,经城西驿道,登上文德关,沿滇黔公路,向贵阳、昆明方向奔去。
  在云南任职期间,林则徐主持乡试,整肃试弊,选贤育才,成效斐然,深得朝廷赏识和重用。离滇后三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时而身居高位,重权在握,政绩辉煌;时而被诬受贬,低贱卑微,暗淡无光;然而,他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效忠国家,抚爱民众的伟大精神,却成就了他那充满传奇和精彩的壮丽人生。
  道光年间,年近六旬的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是朝廷倚重的封疆大吏。在履职期间,他雷厉风行地整顿治安,稳定民心,惩贪除恶,重振矿业,经济很快复苏,民众得以安居乐业。由于他过度劳累,已积劳成疾。其相濡以沫的爱妻郑夫人也因长年奔波,身患重病,突然病故。此时两鬓如霜的林则徐虽怀大志,却力不从心,在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94年)农历八月初五,即上书道光帝,奏请离职回乡养病。同年十二月十二日,经道光帝御批,同意林则徐卸任还乡,治病颐养。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农历十一月上旬,林则徐带长子林汝舟分别乘坐两抬官轿,偕同护送棺柩中妻子郑夫人遗体的几名随从,沿滇黔古道,经过近四十天长途辛苦跋涉,又进入黔东地界。当行至离镇远城西三十多里的相见坡时,他让轿夫落轿歇息,独自登上相见坡顶,立于巨石之上,举目环视四周:只见座座坡冈蜿蜒起伏;道道深涧犬牙交错。在峻奇险要的山坡之间,虽有苍莽丛林与云遮雾嶂,但坡与坡之间亦能彼此相见,犹如置身于神佛居住的美妙仙境。眼前梦幻般的景色,激起林则徐的诗兴,随即吟诵《相见坡》诗一首:
  谁凿三重岗,亘此一长线?
  相去十里中,行人屡谋面。
  初如鲇竿升,渐学蚁磨旋;
  每转必数折,一折辄百变。
  乍登第一坡,欲下剧兢战;
  后望趾反高,俯睨颅或颤。
  中坡势稍平,溪桥间堤堰;
  左挹右拍肩,豁然顾盼便。
  三坡妙结束,屹立石如炼;
  曲过岭七盘,岩逾关四扇。
  行久仍在坡,往复疑有迹;
  如去长山蛇,首尾互蜿蜒。
  更如绕树雀,三匝不知倦;
  以此吾戎机,连络阵势炫。
  前矛及中权,后者贾勇殿;
  倘着壁上关,巡列目不眩。
  又悟佛法,慧照三界偏;
  了了去来因,岂徒现在现。
  普观一切众,如梦如泡电;
  嗟哉羁旅客,殊乡复异县。
  参商分东西,伯劳与飞燕;
  怜尔不如坡,坡犹能相见。
  这是一首长达四十四行的写景抒情五言诗,作者在诗中以细微写实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相见坡十里重冈“每转必数折”的蜿蜒连绵和陡崖深涧“俯睨颅或颤”的惊魂险势;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依稀流露出对长期四处漂泊宦海生涯的厌倦和对神佛仙界静闲生活的渴望;同时诗末以“伯劳与飞燕”、“怜尔不如坡”的比喻,动情地抒发了自己的丧妻之痛和晚年人生的悲凉。
  告别相见坡,林则徐一行抵达镇远。在简单用餐,稍作休整之后,即从禹门码头上船,顺着舞水、沅江向东漂流,经长沙、南昌,朝福建故里侯官归去。
  名垂青史的民英雄林则徐在青年和老年时期两次路过镇远,游览胜迹,吟诗作赋,不仅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荣耀,而且其佳作丰富了古城的文化内涵,也为镇远人民留下了弥足珍贵、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香炉崖儗岘亭


相见坡虎啸峰


相见坡通天门

上一篇:广东佛山顺德九牧斋主-林汝文(林岳)
下一篇:美国华裔教授林良多发表英文诗回击西方偏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