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台湾世家——板桥林氏家族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2-3 15:42:02  返回首页

板桥是台湾最早巨富自其先祖应寅迁台发迹五代百年来一直活跃在台湾商界、政界,在台湾开发与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林家祖籍福建龙溪(今龙海县)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林应寅迁台,居住在淡水之新庄,并开始设帐收徒,揭开了林家在台湾发迹的序幕。

林应寅之子林平侯(生于1766年)16岁时来台寻父,然后就在米商郑谷家当学徒。由于林平侯生性纯朴勤劳,很得郑谷的信任。几年后,林平侯有了一些积蓄,郑谷又借给千两白银,让自设商号,自己经营。林平侯是个非常聪明的,他很会经营,所以获利很多。郑谷年老将归,林平侯将所借银两归还,郑谷却不接受,于是林平侯就置产业于芎蕉脚庄(今台北县和乡),将每年所收的租息回馈于他。接着,林平侯又与新竹的林绍贤合办全台盐务,进而购置大型帆船,从事华南至华北的近海贸易,没过几年已是拥资数十万的一方富绅。

1803年,林平侯转而从政。纳粟为官,被清政府委认同知官衔,在广西地方任职达七年之久。在广西任上,他的才干得到上司的赏识,但目睹官场倾轧,不久就称病辞官回台。他回台时,正值台湾北部的福建人与广东人发生械斗,进而又发生福建的漳州人和泉州人的械斗,蔓延村落达数百个。林平侯挺身而出,进行排解。由于他所住新庄地处要冲,每为两族所争,于是,他于1818年举全家迁到大嵙崁(今桃园大溪),建屋,开垦荒地,尽力农垦,并在开垦购地之余,做起米、盐运输生意。农功使他岁入谷物数万石,他进而又开垦淡水之野土地,远及噶玛兰,并开辟了淡水至噶玛兰的道路。他还从福建家乡招来兄弟来台开垦,在桃园、宜兰、台北等地为后代留下了庞大地产,成为台湾最大的地主,曾拥有5000多公顷土地。林平侯富了之后,想到族人尚有贫困之户,于是仿效范仲淹建义庄的方法,置良田数百作为教养费,又捐资学租,修建淡水文庙以及海东书院,以培养知书达礼之人。林平侯还修筑“永丰圳”与“大安圳”两座水坝,灌溉遍及板桥地区,面积达1800公顷土地,林家随之迁到板桥,从此后人称为板桥林家。

1884年,林平侯去世,享年79岁。他生有五子:长子林栋,家号饮记,早逝;次子林仁,家号水记;三子林国华,家号本记;四子林国英,家号思记;五子林国芳,家号源记;五子家号合称“饮水本思源”。国仁、国英为收养,而国华、国芳才气出众,有乃父之风,并以“本记”与“源记”合设“林本源祭祀公业”为林家公号,“林本源”成为林家的标记。

林国华,字枢北,英伟有其父之风。林平侯年老之后,就将全部家事交与他管理。国华非常孝顺其父,当林平侯死后,他仍居住在大嵙崁,直到咸丰三年(1853),他才迁到板桥。当时淡水之地多处未曾开垦,而当地的土地非常肥沃,国华于是招募佃户开垦荒地,并引水灌溉,每年收入谷物多达十几万石。林国芳,字小潭,林平侯自小就疼爱有加。国芳少时喜好技击之术,长大后又专意读书,听厦门吕世宜的名声,于是礼聘为师。咸丰七年(1857),国华去世,国芳管理一切事务。再过两年,福建漳州人与泉州人又开始械斗,为祸尤烈。国芳于是举办乡团,筑城楼,招募勇士数百人进行攻守。每一战必自登楼助战,赏有功而恤死者,所以手下之人都愿为他效命。械斗进行了十年终于讲和,国华于是建迪毅堂作为祭祀那些在械斗中死难者之场所。林国华生有三子:林维让、林维源、林维德,而林国芳无子,所以林维源被过继为嗣子。

林维让,字巽甫。咸丰九年(1859)被钦赐为举人,与其弟林维源同求学于厦门的陈南金。当林国芳去世后,从厦门返回台湾掌管家业。同治元年(1862),漳化戴潮春率众起事,林维让协助官兵镇压起义,被清政府授予三品官衔。林维源,字时甫。捐纳为内阁中书。光绪五年(1879),台北建城,以内阁中书名义督办建城事宜,竣工后被授予四品卿衔。1884年法军侵略台湾,为抗击法军,林维源借给清政府银20万两,以充军饷。后又捐资50万两作为善后经费,被授予内阁侍读,迁太常寺少卿。1886年巡抚刘铭传奏办抚垦,委派他为帮办。维源于是大力拓地垦荒,岁收租谷20余万石。1891年因上缴赋税有功,被晋升为太仆寺正卿。随后,林维源进入茶业,创办“建祥商号”,成为台湾最大的茶商。接着,他与李春生等人创立建昌公司,合建洋楼,进行出租。同时,板桥家族与雾峰林家均是樟脑业的巨商。在林维让、林维源掌管家业之时,与当时台湾的地方长官沈葆桢、刘铭传关系都极好。在此前后,林家资助政府兴办矿务与海务,以及抵抗侵略方面捐资总计达200万两白银。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反抗日本入侵占台湾,台湾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台湾民主国,林维源被举为议长,他谢辞不就,走避厦门,至1905年在厦门去世。林维让生有两子:林尔昌、林尔康。林维源生有五子:林尔嘉、林祖寿、林柏寿、林松寿四子有名望。

林尔嘉,字菽庄,晚号百忍老人。林维源的长子。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据台湾,林尔嘉随父内渡。不久日本人劝诱他加入日本籍,并许以男爵身分,但被他严辞拒绝。宣统元年(1909),林尔康之子林熊祥的岳父陈宝琛在福建筹建铁路时,担任督办,聘林尔嘉协助,测绘、丈量、借款、征地等,并出资半数,但后因铁路国有化而大受影响。随父在厦门期间,林尔嘉苦心读书,兼治东、西方文字,以通经博览为体,以济时适变为用,并以诗歌词赋为余事。光绪末年实行新政,亟须人才,清农工商部奏派尔嘉为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商务总会总理。厦门为《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口之一,中外商旅云集其间,尔嘉任职六年间,凡地方治安,商民权利,皆竭力维护。他还制定土地买卖章程、华洋交易规则,组织商民义勇队等,颇有影响。曾投资30万元,于1906年由厦门商会成立电器通用公司,并创办电灯、电话及其他实业公司,厦门商务乃日渐繁荣。宣统时期被聘为度支部(财政部)币制议员,并任福建全省矿务议员,福建第二师范学堂监督等职。清兴建海军时,曾捐巨款,于是以功擢为侍郎。鉴于朝政日非,尔嘉决意去职归里。在家乡募捐兴修堤坝,造福于民。民国成立后,林尔嘉被推选为临时参议院候补参议员,但他托病未就任。1915年,许世英主持闽政时,他出任福建省行政讨论会会长。段祺瑞执政后,他被任命为华侨总会总裁,坚辞不就。次年,林尔嘉被推为厦门市市政会会长,任期四年,建树颇多。另外,他曾连任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华洋董事14年,处理当地十国领事馆及公共租界的有关事宜。并组织领导华民议事会,凡系国体荣辱,华民利害,不避威胁,据理力争,外国人也敬畏他三分。台湾光复后,林尔嘉回到板桥林家,与台湾社会名流、文人诗歌唱酬,安度晚年,1951年去世,享年77岁。林尔嘉有子七人:林景仁、林刚义、林鼎礼、林崇智、林履信、林克恭、林志宽。

林尔嘉之弟林柏寿出生于厦门,先后在日本、英国与法国留学,于1918年创办柏记产业,1923年倡设台湾商工银行。还在阳明山成立兰千山馆,收藏文物。另一弟松寿曾任交通署长,1923年返台后设立林本源松记建业,自任社长。次年回到厦门,1944年去世,年仅47岁。台湾光复后,林家在政界商界较为活跃的是林柏寿,曾先后出任中华开发信托公司与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董事长。

林氏家族第五代人以林维让的二子林尔康的三个儿子林熊征、林熊祥、林熊光和林维源的长子林尔嘉的两子林景仁、林崇智为代表。

林熊征于1915年担任盛宣怀创办的中国汉冶萍煤矿工厂董事,后参与创办华南银行。台湾光复后,任华南银行筹备处主任,内定董事长,但不久于1948年去世。其独子林明成开始活跃于商界,是台湾水泥公司的董事与永琦百货公司的董事长。

林熊祥于1917年赴日本东京留学,与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是同学,回台后主持建兴株式会社,还担任台湾商事、南洋仓库等公司董事、台湾制冰监察人、大有产物社长。另担任过北京图书馆助理研究员。他后来主持编纂完成的“台湾史通志稿”成为后人研究台湾史的重要文献。他的儿子林衡道是台湾有名的历史学家。

林熊光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回台后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并出任社长。1930年,朝日兴业株式会社在东京设立事务所,林熊光从此定居日本。台湾光复后返回台湾,从事文物收藏,1974年去世,享年74岁。

林景仁,号小眉,自幼聪颖,淹通诗书,精通日、英、法三国语言,曾随父漫游欧洲各国,旅居瑞士多年。日本侵华时期曾旅居满洲,并曾任职于伪满洲政府欧美司司长,从而为林氏家族留下一个污点。于1940年因病去世。

林崇智,字肖庄,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植物学。后居住厦门,致力于教育,在当地颇有名声。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编纂,完成了“台湾史通志稿”一书,并自撰写了其中的通志植物篇,凡六十余万字。并曾任南山中学校长,晚年主持林柏寿捐资设立的“林本源中华文教基金会”。可以,其一生致力于台湾的教育事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林柏寿的儿子林贤,台湾光复后曾任板桥镇首任镇长。后被推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退台后任

国民党台北市委员会委员,长达20余年,在地方上建立了林氏家族的强大势力。

上一篇:天葬比干的传说
下一篇:比干墓碑称“天下第一碑”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