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记惠阳区人大代表、林氏族冢文物保护委员会会长林云甫

作者:chinalinshi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3-25 19:35:01  返回首页

云甫1944年出生在惠东县平海镇惠阳区大代表、惠州市客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惠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会长如今花甲之年依然没有停止为客文化奉献自己一份力量,还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一项大工程——保护"林合葬冢"。 林云甫会长的这种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精神令肃然起敬、佩服不已。

    "林合葬冢"座落于惠州市大亚湾西区樟树布的山岗上,是一个明代古葬。此合葬族冢是明代两广巡抚林淑家族千余人的合葬族冢,占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其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至今保存完好,在广东省内实属罕见。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1530-1569),因广东循州(今惠州)归善县(今惠阳)连年发生水灾,当时官至两广巡抚的客家人林淑,为官善,爱民如子,十分体恤民情,多次为民请愿,可屡遭拒绝。后来,在一次与皇上下棋的时候,巧诱皇上开口答应,免收百姓粮税。回到广东后林淑将此消息告之于众,百姓都十分拥护他,但此时他却受到了奸臣的陷害与指责,林淑发动群众"造反",明皇听信了奸臣的谣言,下旨诛灭九族,使得1000多名林氏族人被杀,酿成循州一大惨案。庆幸的是,当时有几个族人逃了出来,才幸免遇难,并冒着生命的危险将千余名被害尸体埋于大亚湾樟树布的山岗上。
     后来,清宣统3年,族人林正杨为平反先辈林淑等族人被害的案子,缅怀族人,便主持修建了这座合葬族冢。
     历史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在林家氏族里,这都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而在林云甫的心,这则成为了一件大事,一项重任--要为族先们,为族人保留下这个神圣的地方,纪念林氏家族,铭记这段历史。
    1999年,林云甫和林达等人牵头创办了"粤东林氏联宜会", 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族冢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于是,他发动族人继续整修族冢。2003年10月,林云甫当选为会长,一心为了客家族人的他,带领族人积极地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政府原本要推平族冢,林云甫、林达和林荣等人知道后,便竭尽全力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努力做好保留和保护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8月,惠州市人民政府终于批准林氏族冢为惠州市文物遗迹保护单位,并立碑对族冢进行保护,将族冢保护范围扩大到32200平方米。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林云甫提出了做门楼和保护带的建议。想法决定行动,林云甫到处集资,积极号召族人共投资了38万多元。族人捐助的有31万元,剩余的钱全由林云甫垫付。2006年3月,经有关部门批准, "粤东林氏联宜会"更名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同年9月29日,"惠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举行落成庆功大会。林云甫所做的一切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就连家里人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经常会陪同他参观林氏族冢。此后,林云甫就定在每年的农历8月12日前后来祭祖。
     如今呈现在们眼前的这个高19米,宽14米的门楼,庄严而雄伟,这一切都离不开林云甫的默默付出。
     目前,林云甫会长正打算和现任的会长林建平,副会长林正松等人一起美化族冢的周边,为其种上花草树木,将其修建成花园式的族冢,让它不再像以前那样荒凉,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个历史文物。

     为了"氏族"——客家文化的发展,林云甫孜孜不倦地付出着。们相信,在他等人的带领下,"林合葬冢"会修缮的越来越好,林云甫会长也将一如既往地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带动"林氏"——客家文化的发展,走向崭新的阶段,迈向辉煌。

 

人生就是一本书。一本好书可以催人奋进,可以改变人生。
林云甫的人生就是一本好书,不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传奇,其思想和精神更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底蕴,彰显了至善至美的人性光华。特别是他那富而思源、兼济大众、为善一方,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氏族文化、保护历史文物古迹而不遗余力、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称颂。从林云甫这本用自己人生写成的书中,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等这样困扰着许许多多年轻人的人生命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书”的内容,接受精神的洗礼。
上篇:勤劳创业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人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因此,只有传承民族精神,永续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才能让这些民族精神,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永不枯竭。从林云甫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底蕴。从小到大,从昔到今,他一直凭着敏锐的眼光,勇立潮头,敢于拚搏,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亦为家、为社会、为地方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一叶知秋,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
一,帝送英才起云甫
惠东平海,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军事重镇定和惠州南部地区海运进出口的咽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有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的平海古城。1944年,林云甫出生于平海一个贫苦家庭。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在中华大地肆无忌惮的践踏,人们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也许是不想看到人间因战争带来的惨剧,林云甫刚出生的3个月内,竟然没有睁开过一次眼睛。直到第4个月,才睁开慧眼,打量着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这是天意还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他有着一段非常人的经历?为此,父母为他取名林帝送,寓为天帝所送,后才改名云甫。父亲林福,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在那非凡的岁月中,他家贫如洗,徒有四壁,长年累月在外打工谋生,就连老家的瓦倒塌后,也无力维修。生活更是艰辛,小云甫就是在喝薄粥,啃红薯,吃野菜中长大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贫穷和不幸,是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教科书。年仅七八岁的林云甫就从这教科书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思考,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印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我要出人头地。当然,他更深深地懂得要想出人头地就该怎么做,首先就是要学会做人,要努力奋斗。因此,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中,林云甫虽然到10岁才开始上学,由于他天资聪慧,记忆力和接受能力强,有的虽不是很成熟但很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故读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经常得到老师们的表扬与奖励。
1961年,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正在读初二的林云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后因历史原因而离开部队走进社会。
社会,是一所大熔炉。如果是一块真正的好铁,通过大熔炉的浇铸,通过千锤百炼,就会变成一块好钢,铸造成可用之材。年仅19岁的林云甫过早地投入到了这座大熔炉中。他是一块真正的好铁吗?可否铸造成有用之材?从林云甫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二,酸甜苦辣创业路
创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的酸甜苦辣、坎坷曲折及其所付出的代价,恐怕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体会深刻。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林云甫感慨万千。年仅19岁的他离开部队后,迫于生计,只得跟随父亲及兄长到处打工谋生。先后到惠州下角,惠东平山、龙岗坪山等地的缸瓦厂工作。然“工”字不出头,在外打工辛苦不说,长年累月下来,还是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他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就连破旧的工作服,也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把它脱下来洗干净,等晾干后第二天再穿。由于没有替换的衣服,有时工作服第二天没有晾干也照样穿到身上。夏天还好一点,到了冬天,也只能靠粗布烂衫及破帽遮掩来抵御严寒。生活十分艰辛、清苦。到1968年与女朋友胡运金喜结良缘时,连个“窝”都没有,不得不借居爱人的娘家。
穷则思变。但在那样相对封闭的年代,又怎样去变?如何才能变通?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林云甫还没有理出生活的头绪,1976年和1978年两年,他那辛勤劳累了一辈子、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的父母相继辞世。这对他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还没有好好的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啊!
乌云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吹到了林云甫的心田。惠阳镇隆有一家集体所有制的缸瓦厂,因多种原因,效益不好。厂领导班子决定借改革的春风,将缸瓦厂承包出去。可是这么大的一个工厂,承包给谁呢?谁又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本事来承包呢?谁又愿意承担风险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呢?他们想来想去,想到了林云甫,他在好几家缸瓦厂工作过,有多年的实际经验,掌握了全套砖瓦制造工艺。重要的是,他的人品人格很受他人敬重,在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他是最为理想的承包人选。
几年的打工生涯,使林云甫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实践。此时的他犹如一座酝酿已久的火山,胸中所积蓄的巨大能量,足以烧毁一座城市。由于缺乏机遇,时机不够成熟,找不到突破口,一时无法喷发。然而,只要是火山,最终必将喷发。打工,本来就不是他的初衷。他只不过是想通过打工来磨练自己的意志,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从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现在,有承包缸瓦厂这样难得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哪怕风险再大,压力再多,也要放手一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需要一种大无谓的英雄气慨,更需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之才。无疑,林云甫具备这方面的潜质与才能。他毅然而果敢地与缸瓦厂签订承包合同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调查研究,查找缸瓦厂原先存在的症结。找出原因后,实行大刀阔斧的整改:在技术上改进创新,把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人为本,实行工资、效益、奖金捆绑,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林云甫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所有症结,提高了员工积极性,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第一年,就扭亏为盈,自后,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由于他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凡事义气为先,诚信为重,故生意十分红火。经过几年的拼搏,终于取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为今后的创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他回到老家——老鸦山,买了200平方米的地皮,修建了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家。子建好那天,他走到父母坟前,热泪盈眶,声音梗塞地说:“阿爸、阿妈,我们终于有家了……”
三,商海沉浮显本色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羁绊和阻挠。缸瓦厂在林云甫的精心打理下,把一个生产条件极差、人心涣散、工人思想封建封闭的濒临破产的老厂转变成了生产效益极好、员工充满活力、凝聚力强、有着强大发展后劲的企业,他耗费了不少的心血,流下了不少的汗水。1986年8月,村里需要用地,承包合同期还未到,就要单方面的中止合同,收回土地。苦心经营打拼下来的一片基业,一下子就要消弥于无形,相信谁都很难接受这个现实。虽然村里提出补偿,但这经济上的补偿又能持平精神上的巨大失落吗?能够补偿数年来对企业所堆积的情感吗?罢了,罢了!既然是集体需要,那就做出牺牲吧。林云甫在这非常时刻做出了非常决,他对村里领导说:“我曾在信用社借了4000元钱,们就帮我连本带息还了就行了。”也许当时的村里干部做梦也没想到,在他们心目中感到十分棘手难以处理的事情,竟然只要4000元钱就能办好。在惊喜的同时,他们不得不敬佩林云甫宽广的胸怀及无私的精神。
缸瓦厂合同中止后,林云甫回到镇隆,租了一间100平方米的店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没多久,专业经营陶瓷的“云甫陶瓷”商店正式挂牌营业。由于在承包缸瓦厂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结交了不少的朋友及生意场上的伙伴,加上诚信经营,故陶瓷店的生意出奇的好,许多顾客更是慕名而来。两年后,原有的经营面积及地址就满足不了经营发展的需求,于是把商店搬到了新五街扩大经营。
以前笔者总是被武侠小说里面那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今天听林云甫的人生故事,更为他那坎坷曲折、绝处逢生的事迹所感动,他那大度无私的胸襟,面对困难与失败时的心境心态及承受能力正是我们今天许多人所缺失的。
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林云甫为了鼓励儿女创业,投资帮助林杏辉成立了云峰汽车修配厂。林杏辉是他的长子,刚从广州汽车修理学校学得一手精湛的汽车修理技术回来,小伙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技术,有理想,更传承了父辈们的优良血统,修配厂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意十分火爆,收入自然很丰。
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有一次在修理一辆出租车时,由于出租车线路老化短路,不慎引起大火把车烧毁了。结果赔偿车主23万元。23万对当时正处于创业初期并踌躇满志的林杏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啻于一下子巅峰跌落到万丈深渊。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深深地刺痛了林云甫全家人的心。
夫成大业者,必具有能承受巨大打击,敢于面对失败并善于从失败之中总结经验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否则,一遇到困难,就会一阙不振,从此消沉。林云甫不但没有责备他儿子,反而安慰他,鼓励不要轻易放弃,从什么地方跌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来。
正因为这种勤奋创业,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林云甫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履稳步快速发展。如面积达4000平方、以经营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床上用品等为主的“云甫购物中心”成了镇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型诚信超市。自2000年过后,经营地域不断延伸,事业不断扩大。先后在新墟镇、陈江镇、深圳龙岗等地开设了分店。长子林杏辉还用回笼资金在龙岗投资创办了“杏辉厨具有限公司”,生产发展至今天,业务蓬勃,发展潜力巨大。
四,修身齐家传佳话
古人云:“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衡量一个真正事业有成的人,不能单看他的事业有多成功、有多辉煌,还要看他的家庭,看他的子女教育如何,能否成才,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林云甫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子女的成长与学习,除了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安心的读书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外,还希望他们长大后都有所作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他不管工作再怎么忙、怎么累,都要抽时间督促他们学习,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孩子们都很争气,个个都已经成家立业。长子林杏辉创办“杏辉厨具有限公司”,次子协助经营“云甫购物中心”,其他均有自己的事业……
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坎坷曲折,但林云甫还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拚搏,在创业路上奏响了来之不易的凯歌。在这嘹亮的歌声中,林云甫最为骄傲的是他有一个幸福、令别人羡慕与称颂的家庭,有一个自始至终支持他的爱人,有五个聪明、并都已成家立业的孩子及满堂的孙子孙女们。他们,才是这歌声中最为响亮的音符,是林云甫心中最大的幸福。
如果所有的家庭都像林云甫家那样和谐幸福,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再是梦,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写下新的一页。
下篇:积德行善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虽历尽沧桑却一脉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上下求索扬善弃恶的必然结果。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江泽民的 “三个代表”无不是为了劝诫提倡人民从善。从这个角度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历史。事业有成之后,林云甫最大的愿望就是积德行善,兼善天下。
五,兼济天下名远扬
林云甫从小就富有爱心,十分敬重老年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老年人。正如林云甫自己所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上一辈人的人胼手胝足,不断辛勤的工作,才有今天安定、富裕的生活,他们竭尽心力,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才能使我们享受甜美的果实。因此,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们。同时,老人的年纪越大,受着生理状况的限制,再也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来去自如,加上同辈亲友日渐凋零、社交圈子日益狭小,心里上顿感孤单无助,这时作晚辈应该体谅老人的苦闷,主动亲近他们、问安、陪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建立良好的感情,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精神,使老人也能得到温暖与幸福。”
林云甫这样说,更这样做,一直以敬老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在镇隆经商几十年来,每年都要为镇隆老年活动中心捐钱捐物,为敬老院置备凳子、风扇、彩电等物品和捐赠现金;逢年过节时,亲自去给孤寡老人嘘寒问暖;镇隆五保户李育才,生活艰苦不说,还满身疾病无钱就医,他得知后,当即送去几千元,并一直资助他到今天;听说镇里有3个烈家属生活困难,他二话不说,又前往支援帮助……对困难人群,他如冬后春风,送去生活的生机,点燃生活的希望。同时,林云甫还十分关心和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校舍破旧了,设施不完善了,他义无反顾,慷慨解囊;儿童节捐钱送物,与儿童同欢共舞……他的善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衷肠,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相当高的评价。
林云甫夫妇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如故,简朴而不忘回报社会。他想起创业的历程,无不感慨万端。他常说:“创业艰难,致富不易啊!”但富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党的恩情,不能忘记父老乡亲。一句话,“富了要兼善天下。”
简单、朴素的话语,平凡之中透射出高尚,这就是林云甫,质朴而深沉。林云甫敬老仁义值千金,他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世人称颂。
近几年,林云甫又开始关注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他说:“我的能力还不够大,但有生之年,一定要为我们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出点薄力,我的子孙后代也一样。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艰苦走过来的一生,最起码懂得,我们富了家不能忘了国,国家不强大,我们的家就不会有保障。我早在90年代中期,才明白当年自己的家为什么这么穷,我们的人民和国家为什么会这么穷,而现在,国家又为什么走向了富强。他希望,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都能早日富裕起来。殷切之愿,肺腑之言,折射出来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鉴于林云甫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于2006年当选为惠阳区大代表。
六,林氏精神传千古
2005年1月27日,轻风拂脸。大亚湾西区樟树布村一处空旷的古地上,彩旗飘飘,爆竹声声,鼓声阵阵,人声鼎沸,场内龙、狮共舞,辉映成趣,场外上百辆小车整齐排列,庄严宏伟,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好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人群中间,有一位老人,他那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心中的喜悦不加丝毫修饰地流露出来。奇怪的是,他这激动与喜悦的表情稍纵即逝,取而代之的是眉宇紧锁,举目沉思……这是什么活动?老人为什么不开心?原来,这是一次立碑庆典活动,庆祝“林合葬冢”成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传世。这位老人,就是林云甫,他号召、组织和带领广大林姓族人为传承氏族文化,弘扬林氏先辈精神,保护和修缮历史文物而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现在,他所想的,就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林氏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万世,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巨大工程。
2000年至2003年,林云甫一直担任“粤东林氏亲联谊会”副会长一职。“粤东林氏亲联谊会”是粤东地区林姓人氏最大的一个组织,会员广泛分布于海丰、陆丰、河源、东莞、惠阳、深圳、博罗等地,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联谊聚会,使分布在各地的林姓族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继承林氏先辈的传统精神,弘扬氏族文化。2003年11月,因德高望重、美名远扬,在换届选举中,众望所归,当选为“粤东林氏亲联谊会”会长。
大亚湾西区樟树布的山岗上,有一座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的粤东林氏合葬族冢,它是目前广东省内发现最大的明代族冢墓葬,
林云甫任职后,觉得林姓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这件非同寻常的大事。于是,与自己的小孩林杏辉、林杏浩及族人林日新、林庆如、林建平、林基、林柏强、林伟光光一起,组织同宗族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他的带领下,拉开了申办国家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的序幕。自2003年底开始,终于在2004年8月申办成功,使“林合葬冢”成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5年1月27日举行了盛大的立碑庆典仪式。
2006年4月,他又乘胜追击,和会内宗亲一起,将会所申办成立为合法的社团组织,隶属于“惠州市客文化经济促进会”的下属机构,会所更名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紧接着,又申办了族冢文物保护单位所处位置地皮(约3万多平方米)的合法保护权,号召和发动族人捐款近30万元,用以兴建族冢门楼和保护带。今天,雄伟壮观的崭新门楼,规模宏大、整齐划一的保护带均已修建成功,成了大亚湾西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云甫在几年时间内,个人先后捐出了10多万元资金用于氏族的公益事业,为氏族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他又在思考、策划,要筹建“林氏公园”和“林氏纪念馆”。这又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一项浩大的工程。林氏精神也将因林云甫的计划而传承千古,光耀万世。2006年6月17日,“惠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林云甫再次当选为会长。
勤劳创业振家邦,积善行德泽大地。林云甫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生涯中,经历过了无数没有硝烟的“战斗”,其中,有悲哀、有喜悦,有胜利、有失败,有艰辛、有幸福。但是,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处于什么环境,他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一心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笔者不禁想起了一代文豪高尔基所说的一句名言:“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林云甫用无以否认的事实再次验证了名人的名言。
以上所写的,只是林云甫人生的浮光掠影,因为他的一生是一部长篇巨著,不可能用短短的篇幅述叙完他的人生,况且,他还在续写更为精彩的篇章,就让我们一起等待,阅读林云甫更精彩的后续故事。
上一篇:80后代表作家、诗人、媒体评论员-林萧
下一篇:CreatiVision D.C.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林丽沄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