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马氏源流

作者:chinalinshi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4-18 23:51:26  返回首页
第一节 马源流
 
一、渊源
马姓源出有五:
    (一)马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以祖上爵号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载: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嬴姓伯益第九世孙造父,是周穆王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受封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其后裔以赵为姓。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称:“益,伯翳也,秦赵之祖。”
初,晋国执政大臣赵衰第七世孙赵襄子,联合魏氏、韩氏三分晋,建立赵。赵奢与赵王室同,在赵国为将军。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急召名将廉颇、乐乘商议。两将都认为“道远险狭,难救。”只有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大败秦军。赵奢以战功受封于马服(今河北邯郸一带),称“马服君”。 《通志·氏略》载:“马氏,即马服氏,嬴姓,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因以为氏,或去‘服’为马。”
   (二)马氏为西域马庆祥之后。
    马庆祥(字瑞宁),本名习礼吉思,西域雍古氏人。的父帖木耳越哥从西域进原仕辽朝,为马步军指挥使,官名有马,故以马命姓氏。马庆祥入中国时居临洮(甘肃中部)狄道,后徙净州(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天山。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马庆祥试补尚书省译史,后任凤翔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 金史元光元年(1222年)十一月,萌古不花攻凤翔。 马庆祥阵亡,元帅郭仲元舆其尸以归,葬凤翔普门寺之东。金哀诏赠他为辅国上将军、恒州刺史,谥忠愍。马庆祥后裔一直居于中国,以马为姓。
始祖马庆祥,本名习礼吉思,。因其父帖木耳越哥从西域进原仕辽朝,为马步军指挥使,官名有马,故以马命姓氏。
(三)马氏为蒙古人月乃和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载,元代,在金朝为官的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以官名,取一马字为姓,取名马祖常。其后人亦为马氏。
    (四)少数民中有马姓。
国少数民族回族、蒙古族、黎族、满族、普米族、阿昌族、藏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朝鲜族、瑶族、壮族、布依族等都有马姓。而且,回族中,姓马的居多,有“十回九马”之。马姓为回族13大姓之一。    
(五)其他姓氏改姓马。
西汉大司徒马宫,字游卿,东海威(今山东省微山)人,本姓马矢。他研治严氏《春秋》,颇有声名,后以仕学名扬,改姓马。
元代,蒙古合鲁氏,有改姓马者。
明代,元人多尔济、丕勒玛帕玛被赐姓马。
清代,满洲八旗姓费莫氏、马佳氏等,均有改姓马者;彝族尼木氏,汉姓为马;拉祜族黑苦聪人比地氏,汉姓为马;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马;土族马希江氏,汉姓为马;独龙族马库氏,汉姓为马。
 
马姓出源虽然有好多处,但汉族马姓却仅此一处,所以汉族马氏族人几乎都奉赵奢为得姓始祖。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赵奢的儿子马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229年,秦军占领邯郸后,大肆屠杀赵奢子孙。赵奢子孙大都逃往陕西、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12万户豪富强族进行大移民。马牧之子马兴也就从邯郸迁徙至陕西咸阳,封为武安侯。马兴有3个儿子:马珪、马琛、马嵩。马嵩的儿子马述任汉太子大夫,封平通侯。马通之子马权,为宁东将军。马权有3个儿子:马何罗、马通、马伦。汉武帝时,双一次实施大移民政策。马氏家族“坐何罗反,徙扶风茂陵成欢里”,在重合侯、侍中马通率领下迁徙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因此,扶风茂陵也就成了马氏发展繁衍中心。西汉时,虽然马氏家族因侍中仆射马何罗企图刺杀汉武帝的事受到了打击,但汉武帝对马家还是开一面,只给个“以吏二千石,从邯郸徙于茂陵成懽里”。汉宣帝时(公元前73~公元前49年),马家后裔还是再一次得到重用,马宾为郎持节,号使君;马宾之子马仲官至玄武司马。马仲有4个儿子,王莽时并为二千石,马氏家世再次显赫。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郡的徵侧姐妹造反,自立为王。翌年,汉光武帝拜马仲的第四子马援为伏波将军,发兵南征。建武二十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汉光武帝刘秀赐兵车一辆,让他上朝与九卿同列,荣耀之极。
两汉时,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地。而且这些马氏子孙都代代人才辈出。迁徙至河南的马氏又分为南阳湖阳(今河南省唐河以南)马氏和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南)马氏。这两支马氏都名声显赫:湖阳马氏的马武于建武四年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平刘永之乱,并因军功封为捕虏将军。翌年,他又以领军击败庞萌之功,改封杨虚侯。其子马檀袭为杨虚侯。其孙马震被封为谬亭侯。棘阳马氏的马成带兵平定叛军李宪,以功封平舒侯。后改任中山太守,改封金椒侯。其子马邑、孙马酰都世袭侯位;玄孙马昌又被封为盖阳亭侯。迁徙至山西马氏的马适建曾以执金吾身份,与龙额侯韩增、大胪鸿田广明领兵平定武都氐族人起义。迁徙至山东的马英在东汉安帝朝任太仆,元初二年(115年)升任太尉。山东的马氏除赵奢后裔之外,还有一支为马宫的后裔子孙。迁徙至湖北马氏的马良在蜀为侍中。刘备兵败夷陵时,马良遇害身亡,其子马秉拜为骑都尉。
西晋“永嘉之乱”后,马姓随移民潮由扶风(陕西咸阳)渡黄河、跨过长江南迁入赣州,进而扩散至浙江、江苏、江西。福建一带。
唐代时,僧人马祖在福建、江西一带从事传道。马祖(即道一)本姓马,汉州什邡(今属四川省)人,师事怀让,学禅十年,后到建阻(今属福建省)佛迹岭、临川(今属江西省)、南康(今属江西省)龚公山等处传扬禅法,因长期在江西传扬禅学,后人尊称“马祖”,故又称“江西马祖”。大历年间(766~779年),马祖住持钟陵(今江西省南昌附近)开元寺,宠、宏扬宗旨,四方信徒云集,禅宗大盛。人们称他为“洪州宗”,死后谥号“大寂禅师”。
唐兴元初年(784年),马援第二十一世孙马异登进士第。据《暨阳扶风马氏宗谱》载,马异是祖上迁居河南的,所以为河南洛阳人。他与当时著名诗人皇甫浞、卢仝等交情堪深,《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马发龙入闽,留居宁化安乐。约在唐大顺元年(890年),马益郎迁居汀州府。
唐代,一方面较早进入江南的马氏族人,大都集中在江苏、浙江这些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区域,迅速融入当地社会,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如浙江余杭的马绰在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省绍兴)称帝后,弃家投奔钱鏐,被任命为诸城都指挥使,后累迁镇东军节度副使、睦州刺史、加检校太尉。润州丹徒(今江苏省镇江)的马怀素(字惟白)进士出身,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为人守正不阿。一次他奉命审问崔贞慎、独孤讳被武则天密臣张易之诬告一事。他不肯曲从圣命,据理力争,使贞慎等得以免罪。开元初,他拜户部侍郎,昭文馆学士。曲阳(今江苏省东海西南)的马戴,会昌年间(841~846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另一方面,中原地区的马氏族人陆续南下,进入江西、福建等地区。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马发龙迁徙至福建,留居宁化安乐,成为宁化安乐马氏的开基始祖。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时又有许多河南马姓将士氏随同入闽,落籍八闽。唐大顺年间(890~891年),马益迁居福建汀州府(今福建长汀)。唐乾宁元年(894年),马殷随刘建锋率部入湖南,据潭州,被授为马步军都指挥使。马殷(852~930年) 字霸图,原籍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乾宁三年刘建峰为部下所杀后,马殷被推为主,被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天佑四年(907年),马殷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楚国以潭州为都城,辖20余州,相当于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楚立国45年,马殷有子数十人,其中,马二郎、马三郎迁宣河,马五郎、马七郎、马九郎迁福建汀州四堡,马四郎迁福建清流。马八郎福建长汀州,后裔分迁童坊马罗。马殷的后裔分布于赣、闽、粤的许多地方。
至宋代,马氏虽然在中原一带仍有所发展之外,更多的是向南迁徙,并且在江南扩衍。尤其是“靖康之难”后,随着宋室的南移,大批北方士族及官员都纷纷南渡。北宋初,马二郎、三郎迁宣河,马五郎、马七郎、马九郎迁汀州四堡,马四郎迁清流。据《马氏族谱》载:宋代入汀州马八郎为长汀始祖,分迁章坊马罗。据《石城县志》载:马姓是宋代南迁为江西石城的29个姓氏之一。宋代,隶籍陕西凤翔府扶风茂陵的马伯鸣迁徙至湖南宁乡。据宁乡《马氏五修族谱》载,马伯鸣为马援的后裔。他有3个儿子:廷鹤、廷鸾、廷骥。马廷鹤,字仲翥,为江西吉水县令,卜居于吉水百步湾。马廷鸾,字仲翔,于宋度宗朝(1265~1274年)参知政事,官至左右丞相,陛辞退隐塈阳。马廷鹤之子马象春;马象春生马金童。马金童,字躍潭,号起斋,咸淳年间(1265~1274年)进士,任山东济南府尹,官至御史,宋末隐居济南历城。其长子马良祖,行名四官,有成龙、成虎、成豹三子。元至治二年(1322年),马成豹失传,昆仲宦游南楚;马成龙卜居新化长鄄;马成虎家于沩宁长桥,为迁宁始祖,后裔蕃衍,转徙各地。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马扩在五马山寨(今河北赞皇境内)举义旗抗金。马扩(?~1151年),字子充,狄道(今甘肃省临洮)人,北宋末年随父马政出使金朝,并结下海上之盟。靖康元年,马扩在西山结伙扎寨,抗击金兵侵略,被俘。翌年,他摆脱金人监视,逃到五马山寨聚众抗金,从者10余万。金军围攻五马山,马扩曾向南宋求援。可是南宋并不信任这支军队,见死不救。金兵陷攻五马山寨后,马扩设法逃回扬州。南宋朝廷很快就解除了马扩的兵权,给他个枢密院副都承旨,闲挂起来。绍兴九年,他被改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解职后闲居家中。
“靖康之难”后,河中(今山西省永济西)的马贲家族也向南迁徙。宋徽宗这位“一朝归为臣虏”的君王,虽然治国无方,但他的艺术造诣却成就了马贲家族的兴旺。马贲原为河中(今山西省永济西)人,世代家居河中,宋徽宗时应召入宫当画院待诏。马兴祖继承父业,也入宫当画院待诏。马兴祖不仅擅长工于人物、花鸟、杂画,传世之作有《胡人击毯图》、《胡人雪猎图》等,而且又精于鉴赏,宋高宗所获名迹,多由他鉴别。宋室南渡后,马兴祖也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马兴祖生于钱塘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宫殿画家。尤其是他的次子马远成就过父亲和兄长马逵。他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唐,别出心裁,有“独步画院”之誉。马远之子马麟(也作马驎),继承家学,入画院当祗侯。马贲家族一改过去马氏以马背建功的传统,以书画传家的名门。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福建连城四堡的马八游学江西宁都,卜居于宁都清泰乡;其子马贵川移居宁都城南池塘角背。马八的第五世孙迁徙至广东程乡县;第八世孙马七五移居广东平远的东石乡。元末时,马七五的第四世孙马千一从东石乡迁移长田乡开基;马千二从东石乡移居仁居磜头。明初,马双峰又移居热水乡(即今热柘先峰)落基。
南宋末元初,马仔仪从江西永新城东之木塘迁居六都西山下,后辗转迁至湖南。据湘潭《中湘湖田马氏五续族谱·先代源流引》载:马氏鼻祖文渊起家茂陵,卒葬凤翔之扶风。其长子廖特简卫尉,次子防进卫车骑。防之子季,历官忤梁冀免官,自是子孙宦辙所至,各以其地世其家。湖田马氏,自唐显庆后,累有由茂陵官州路者,留居永新城东之木塘。递传至仔仪公,宋元之际,由木塘徙居六都西山下。四传至成中,号晚益,元至正壬寅(1362年),遭陈友谅乱,挈家徙衡之之安仁,明洪武元年(1368年)抵长沙投武指挥下,领后所四百户住城南外下圫铺,后进校尉。其子光佑荫职于永乐八年(1410),奉其母及妻、子,由长沙溯流而上,泊石州岸,由港口进,见杨溪埠及湖田一带山环水抱,遂卜筑于斯。自是光佑生彦祯、彦祥,祥生惟敬,敬生添诚。诚有九子,而良之支派独盛于潭邑。良生宪、金、恩、松、乔、权老六,乔、权血食俱馁,惟四大云礽相传,愈衍愈盛。湖南醴陵《马氏五修族谱》补充了湘潭《中湘湖田马氏五续族谱》的一些问题:马援的后裔迁居江西吉安时间是唐显庆年间(656~661年),迁徙的原因是裔孙马蟒“受江西吉安之永新令,遂家焉。”马仔仪的儿子叫京甫,讳贵,字添升,由贡士简任学政。他有5个儿子:长盛可、次定可(夭)、三文可、四祥可(子孙世守溪冈)、五敬可。马敬可是是这一支马氏迁徙至湖南的始祖。
明代,一个新政权的建立自然也培育了一批新贵家族的崛起。安徽宿县马氏因马秀英成为明王朝的皇后,也成了新起的外戚,自然也是大福大贵。
明始,马姓后裔分迁赣南各地,又有闽粤客家地域回迁马姓,逐成现赣南客家姓氏之一。如明永乐五年(1407年),马十三任广东惠州府营千总,永乐十年落籍广东兴宁西厢茅塘堡;其后裔留居于梅州、兴宁。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马盛崇从福建宁化迁江西宁都固村老禾村背坑。同时,陕西扶风茂陵的马氏也逐渐向周边地区扩衍,陕西的三原、大荔、延安都成了的扶风马氏的旺族。其中,三原马氏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学者。马理,字伯循,号默田,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进士,历任稽勋主事、考功主事、员外郎、考功郎中、南京光禄卿。马理曾在家乡武安王、嵯峨精舍、商山书院设教讲学,与当时著名学者吕柟齐名,著有《周易赞义》及《豀田文集》。
明末,贵阳马氏因马士英而名声大起。马士英(?~1645年)字瑶草,贵阳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五年,他出任宣府巡抚,后因擅取公帑行贿,被流寓南京。崇祯十五年,马士英被崇祯皇帝重新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崇祯十七年,他联结江北四镇,拥兵迎立福王监阁,自己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身为首辅,却专权昏愦,排斥史可法,援引阮大铖,打击东党人,致使扬州失陷。清兵破南京,奔杭州,旋窜避天台山寺,为其家丁缚献清兵,在福建延平被杀。
清始,大陆马氏族人开始迁徙至台湾。最早入台的是陕西人马信。马信为郑成功麾下的提督亲军骁骑镇,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此后,陆续有闽、粤两地的马氏又族人迁居台湾。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资料载: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广东籍人马怀珍等参加朱一贵的反清起义失败后,逃亡台湾淡水港避难。雍正年间(1723~1735年),又有福建漳州海澄县丰海乡的马清云入台湾垦荒,定居于今彭化县秀水乡。乾隆六年(1741年),又有马、廖、陈、杨、蔡、吴、张七姓人家入台,居于今苗栗县苑里镇市场。马姓在于台湾姓氏人口中列第72位,大都集中于嘉义、台南和新竹等地。
马姓郡望地有:扶风、郏县、荏平县、临安郡、西河郡、广陵郡、华阴郡、正平郡;主要堂号有:伏波、铜柱、绛纱、扶风、驷德、回升、孝后、睇眩、唏眩、宝善、体仁、志诚、聚未、忠孝、树德、裕本、诚忍、刻鹄、善述、书诚、惇远、存德、文英、监兹、公明、衍庆、乐真、敦悦、静业、藏拙、青云等。据有关研究结果统计:当代汉族马姓的人口已有1260万,在全国姓氏人口中列第19位,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1.05%,分布于全国各地,以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陕西较多。这8省马姓约占全国汉族马姓人口的66%。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6%。
  二、入明与定居
唐初,马援的后裔迁徙至博州茌平(今山东境内),至唐大和元年(827年)迁福建清流。唐大顺二年(891年),再徙长汀。(见广东《兴宁县志》)
唐大和年间(827~835年),江西豫章(南昌市)马发龙入闽。马发龙有4个儿子:长子马十一迁居宁化县田背村。次子马十二,讳湘,号见川,宋进士,临安(今浙江杭州)解组后,举家迁居江西饶州涯隔;南宋时,他又携妻避乱徙居宁化会同里梨树隔;后裔迁宁化马家围、长汀县城。第三子马十三无考。第四子马十四迁居宁化田背村。(宁化安东《马氏族谱》)
南宋初,马七郎移居宁化安乐乡。(见广东《兴宁县志》)
明万历七年(1577年),宁化马十二的后裔、马家围第二十一世孙马进隆迁徙清流梦溪里南山(今永安罗坊乡)定居,为永安马氏开基始祖。罗坊南山马五郎的裔孙马武善、马贵孙、马福权分别移居今永安市罗坊乡的张地村、桂仁村和溪源村。马武善的第十二世孙移居沙县境内;马贵孙的第四、五、七世孙马胜华、马洪、马佛大皆移居下暮(今沙县夏茂镇)。
清代,马明德从长汀童坊举河翁坑迁居尤溪管前村。南安县高口坪马氏迁居尤溪西城的团结村。
三、迁移
明永乐五年(1407年),宁化安乐马七郎的第九世孙马十三任广东惠州府营千总,落籍广东;其后裔留居于梅州、兴宁。(宁化安乐《马氏族谱》)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马盛崇从福建宁化迁江西宁都固村老禾村背坑。(江西宁都《马氏重修族谱》)
明末清初,马兴元于从建宁迁居江西省的宁都大沽游屋。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马世顺入赣,辗转至福建宁化,后又从宁化迁居钓峰狮子排。(黎丰《马氏七修族谱》)
 
第二节 分布
 
三明市有马姓人口11149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47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42%;其主要集中宁化县、建宁县、永安市、三明市区。其中,宁化县有马姓人口6201人,占全市马姓总人口的55.62%;其具体分布为:永安市1764人,沙县464人,建宁县182人,将乐县258人,泰宁县222人,尤溪县202人,宁化县4001人,大田县29人,明溪县372人,三明市区956人,清流县488人。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有马姓人口956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34%。其中,三元区有马姓人口450人,分布于城关街道62人,白沙街道103人,富兴堡街道90人,荆西街道13人,岩前镇112人,莘口镇9人,中村乡3人,城东乡58人;梅列区有马姓人口506人,分布于列东街道301人,列西街道135人,徐碧街道38人,陈大镇27人,洋溪乡5人。
二、明溪县
明溪县有马姓人口3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2%;其分布在城关(含雪峰镇)103人,沙溪乡15人,夏阳乡46人,枫溪乡1人,夏坊乡12人,盖洋镇48人,瀚仙镇57人,胡坊镇84人。
三、永安市
永安市有马姓人口176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5%。其主要分布在罗坊乡桂仁、溪源、掩双村,燕东街道麻岭村,大湖镇李坊村和小陶镇下湖口村等。
四、清流县
清流县有马姓人口49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4%;具体分布为:龙津镇73人,嵩溪镇25人,嵩口镇38人,畲乡1人,灵地镇6人,沙芜乡16人,田源乡8人,温郊乡5人,余朋乡23人,里田乡20人,李家乡33人,赖坊乡58人,邓家乡51人,长校镇118人,东华乡24人。
五、宁化县
宁化县有马姓人口620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9%;其分布在城区、城南、济村、湖村、泉上、方田、安乐、曹坊、治平、中沙、安远等地。
六、大田县
大田县有马姓人口29人,居住在城关,多为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关系迁入大田的。
七、尤溪县
尤溪县有马姓人口20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8%。其主要集中在管前、西城、城关三地,共有173人,占全县马姓总人口的85.64%;具体分布为管前镇有75人,西城镇有58人,城关镇有40人,其他乡镇均不足10人。
八、沙县
沙县有马姓人口4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9%。沙县马姓人口主要集中在虬江街道,有242人,其余零星地分散于各乡镇。
九、将乐县
将乐县有马姓人口2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5%;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87人,高唐镇9人,光明乡2人,漠源乡4人,南口乡7人,白莲镇62人,黄潭镇14人,万全乡27人,万安镇7人,安仁乡4人,大源乡1人,水南镇31人。
十、泰宁县
泰宁县有马姓人口22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7%;主要集中在朱口镇,有155人,占全县马姓总人口的69.82%。其具体分布在下渠乡1人,开善乡7人,上青乡2人,新桥乡1人,梅口乡1人,大龙乡48人,大田乡4人,杉城镇45人,朱口镇155人。
十一、建宁县
建宁县有马姓人口18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3%;具体分布为金溪6人,溪口15人,里心79人,黄埠1人,客坊1人,黄坊1人,溪源2人,均口3人,伊家2人,濉城72人。
 
第三节 谱牒
 
一、宋及宋以前
无。
二、明清及民国
永安罗坊乡张地《马氏家谱》
永安罗坊乡张地《马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第一次以笔记形式记下家谱。1994年,由永安马氏第十六世孙马正荣等人重修并印制谱本。
永安罗坊乡桂仁《马氏家谱》
永安罗坊乡桂仁《马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由桂仁第十四代孙马开钻藏有笔记式始谱。第十五世孙马丰昌、马金珠父子续写笔记2本。第十八世孙马金寿等人于1994年主持重修,并印制谱本。
宁化安东《马氏族谱》
宁化安东《马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马发龙从江西豫章(南昌市)入闽。其长子马十一、第四子马十四迁居宁化县田背村。次子马十二于南宋时携妻避乱徙居宁化会同里梨树隔;后裔迁宁化马家围、长汀县城。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无。
 
第四节 文物
 
一、
尤溪西城团结马氏祖祠
尤溪西城团结马氏祖祠在尤溪西城的团结村竹排头,占地面积为几十平方米左右,土木结构始建时间不详。
二、
永安马氏开基始祖
永安马氏开基始祖墓葬于永字市罗坊乡梦溪里南山。
尤溪西城团结马氏祖墓
尤溪西城团结马氏祖墓葬于尤溪西城镇的团结村竹排头。
三、其他
永安罗坊“闽山寺”
永安罗坊“闽山寺”始建于南宋。该寺位于永安市罗坊乡,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拥有照楼等建筑物46间。该寺几百年来几经扩建、整修,成为历史名胜。遗憾的是1966年底破“四旧”时被强行拆除。1991年,由以罗长安、吴皋儒为主要负责的复建闽山寺筹委会,经多方募捐筹资,于1999年兴建。2001年8月9日(农历7月初7),罗坊村民及福州、莆田、永安、连城等地佛教界贵宾代表参加了佛像开光典礼。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马文茂
马文茂,清流人,明岁贡,曾任宁国通判。
马政
马政,清流人,明岁贡,曾任按察司知事。
马麟
马麟,清流人,明岁贡,曾任巡检。
马允德
马允德,宁化人,明代岁贡,曾任郑州判官。
马立齐
马立齐,明代永安人,曾任汀州府千总。
马绢忠
马绢忠,清代建宁人,曾任广西临桂县知县。
二、现代
马传经
马传经 (1872~1933年),字敬铭,今尤溪县城关镇水南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拔贡。他能文善诗,尤长书法,长期在开山书院任教,谆谆善诱,桃李满门,享有声望。民国12至16年(1923~1927),马传经协修《尤溪县志》。民国15年11月,师长卢兴邦委任马传经为尤溪县县长。他为政清廉,生活俭朴。任内,协助筹办尤溪县公立图书馆,购置古籍、新书万余册。亲书门联:“旧著新编资博览,奇书异籍广储藏”。民国22年,他病逝于家。
马贻谦
马贻谦(1886~1951年),字牧初,号遯庵,宁化县安乐乡人,清末最后一科秀才,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福建高等巡警学堂,先后归化县知事、宁化县警备联队副联队长、国民抗敌自卫团中校副司令、宁化县参议会议长等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后,马贻谦看清形势,令其子树敏于10月21日率部起义,参与和平解放宁化城。宁化解放后,马贻谦曾作为特邀代表出席过宁化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1年10月18日,马贻谦被宁化人民法庭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1981年9月8日,中共宁化县委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确认马贻谦属起义人员。1982年4月经宁化人民法院复查纠错,撤销对马贻谦的判决,给予平反。
马松才
马松才(1902~1932年),清流赖坊乡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红军,翌年6月在江西省白水寨与国民党五十二、五十四师作战中牺牲。
马树敏
马树敏(1906~1962年),宁化人,马贻谦之子。他连岗初中读书时,与中共地下党员徐赤生、张志农、王子谦等友善。1929年5月,中共地下党徐赤生组织农会会员在曹坊发动第一次暴动,因泄密而未获成功,农会组织随遭破坏。暴动失败后,徐赤生把活动地点转移到城关的“连冈中学”。他住到了马树敏的宿舍,利用树敏的宿舍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1949年8月间在宁化县地下党的策动了,马树敏以安乐乡长身份与余太定和张史才率部起义,和平解放宁化。1951年10月18日,马树敏被宁化人民法庭以“反革命罪”判刑劳改,1962年病死在龙岩青草盂农场,终年56岁。1981年9月8日,中共宁化县委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确认马树敏属起义人员。1982年4月经宁化人民法院复查纠错,撤销对马树敏的判决,给予平反。
马汉祥
马汉祥,永安人,曾任国民政府连城、清流两县防保局局长。
马竹林
马竹林(1908~?),建宁县里心公社岩上大队岩上村,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6.12追认为革命烈士。
马君宝
马君宝(1911~1933年),清流田源乡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东南游击支队,民国22年在连城城关作战中牺牲。
马三子
马三子,明溪雪峰人,红军交通员,民国23年(1934年)在明溪城牺牲。
马学贤
马学贤(1919~1950年),清流赖坊乡人,民国38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为志愿军战士,1950年冬在朝鲜战场首次战役中牺牲。
上一篇:伍氏源流
下一篇:钟氏源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