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廖氏源流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6-3 0:49:48  返回首页
一、渊源
出源有四:
(一)廖出自子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
据《左传·昭公二九年》、《风俗通》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又作蓼,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二)廖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
据《广韵》、《姓氏考略》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以邑名姓。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三)出自偃姓,为皋陶后裔。
据《潜夫论》载:“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皋陶为东夷首领,偃姓。传舜时,由掌管刑法。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继承。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能继位。夏时,皋陶后裔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均为皋陶后所建。楚穆王四年(公元前622年),英、立二国被楚所灭,其后裔子孙有以国为氏,为廖姓。
(四)其他姓改姓廖。
1.为缪、颜二姓所改。
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无道。为躲避殷纣暴政,缪、颜二姓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为廖姓。
2.为张姓所改。
据《廖氏大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3.出自赐姓。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朝廷赐台湾土著7姓,其有廖姓。
4.或其他小数民有廖姓。
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据有关史料载,古代有三个蓼国:一个是叔安采邑的飂国(今河南唐河县南40公里的源阳镇);另一个是皋陶后裔受封的蓼国(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还有一个就是周文王的儿子伯廖受封的廖邑。伯廖封地具体在何地,无资料记载;但这支廖氏既然郡望“巨鹿”,按《百姓》所注:“廖姓属地钜鹿郡(今河北平乡县)。”可见,其封地也就在这一带。廖姓最早的繁衍生息的地域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和河北一带。在秦汉之际,廖姓的两大郡望: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和巨鹿郡。秦末,汝南廖惠为避秦末的战乱迁徙湖北襄阳。两汉时,廖姓后裔逐步向湖南、湖北迁徙。这一时期,湖北、湖南廖氏都出现不少杰出人物。东汉时,襄阳(今属湖北省)的廖扶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后汉书·方术传·廖扶》载:“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也。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常书百人。”廖扶的父为北地(甘肃宁夏一带)太守。永初年间(107-113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郡地。廖扶的父受到牵连,被关入狱,最后死于狱。对这件事,廖扶感慨颇深,他叹道:“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吾岂为名乎!”从此,他终身不仕,专精经典。每逢灾年,廖扶把事先聚集的几千斛粮食救济亲邻里。州郡公府的官员想推荐和召见他,他一概不就。他常居住于祖先的冢旁,因此大家都叫他“北郭先生”。他的学生谢焕到汝南任太守。他派人送礼和持帖求见。也被廖扶拒绝。王莽新朝末年,绿起义军中的著名将领廖湛也是湖北平(今湖北随县东北)廖氏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也是湖北襄阳人。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关羽败亡后,廖化得逃回蜀,拜湖北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湖北襄阳廖氏以“中乡”、“果烈”为堂号。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太守廖立只身逃到益州,被任为巴郡太守。廖立,字公渊,临沅(今湖南常德)人,是武陵尉廖权的长子。刘备称汉中王时,用廖立为侍中,后迁长水校尉。诸葛亮称赞他是“楚之良材,当赞兴世业者也”。后因廖立恃才自负,被诸葛亮贬为平民。他徙居四川汶山郡率妻子耕种自守。所以,廖立算是最早入蜀的廖氏始祖之一。
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北方廖氏大举南迁。四川廖化的后裔廖世璋迁居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晋代著名隐士廖堂迁徙将乐,为廖氏最早的入闽者。西晋末年,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廖子璋之子廖从宪从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廖从宪的这样迁徙对廖氏在南方的发展繁衍起了很大的影响,其后裔播迁南方各省以及海外。东晋太元九年(384年),廖子璋的第四世孙廖诚希出任扬州太守,举家迁徙扬州。
至唐代,北方廖姓纷纷南迁至福建、江西、广东一带。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廖子璋的第十二世孙廖崇德由科举中明经登第,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举族从浙江松阳县迁徙虔化。廖崇德为官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廖崇德任满后没有回原籍,举家落籍虔化。廖崇德的后裔播迁范围非常广,不仅闽、粤、赣的许多廖姓都尊廖崇德为开基始祖,而且广西等地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都有他的后裔。据《廖氏族谱》载:“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所以,“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唐贞观四年(630年),荆州大司马廖轮奉命入闽征剿泰宁开善九峰山的山寇高海、高澄叛乱,后将儿子廖董钊及一部分族人、军士留居闽地。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陈政率军入闽时有许多廖姓军士随军入间开基漳、泉。唐咸亨三年(672年),真州(今江苏仪征)判官廖前升任南剑州刺史,举家迁徙入闽,经从南平迁将乐县龙池团定居。廖前祖籍河南。东汉时,其先祖廖权为武陵尉迁居陕西长安祖廖权。廖权的儿子廖立入仕蜀国为刘备的长水校尉,廖权只好避入吴地。唐懿宗时(874-888年),廖权的第二十五世孙廖镇任吉王府司马,迁徙福建顺昌蛟溪为顺昌廖氏始祖。唐光启年间(885-888年),河南光州固始的王潮、王审知又率军入闽,大批中原廖姓军士随军入闽落籍闽地后,播迁福建全省各地和广东、江西以及海外。廖俊文(字彦章)迁居江西万载的龙江(即现万载县城所在地康乐镇),开基江西万载廖氏一族。
五代时,将乐廖俨任闽北巡按,后举家落籍福建安溪县的官桥。廖俨(845-962年),字端庄,民尊长官。原籍河南光州汝南,唐乾符二年(875年)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据《泉州市志》载:“在小溪场期间,廖俨率民除暴,招集流民,开垦山地,布施教化,颇著功绩,百姓奉之为长官,故民间有‘未有清溪县,先有廖长官’之。”廖俨开基的这一支安溪廖氏分衍于安溪的上苑、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后塘、美井、官桥、尚卿、后沟、东林、巷等地,并播迁到泉州、惠安、南安和江、浙、湘、鄂、川、粤、桂、台、港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至宋代,廖氏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省迅速扩衍。心廖氏在福建已发展成为大族,分布于将乐、宁化、顺昌、建宁、邵武、上杭、永定等许多地方。其中,以顺昌廖氏尤为显著。廖权的第三十三世孙廖懋有4个儿子:世隆、世崇、世泰、世芳。其中,第四子廖世芳(又名廖刚),崇宁五年(1106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待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等职,被追封为“顺昌开国男”。他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反对蔡京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反对秦桧卖国求荣,割地求和,积极支持李纲,岳飞杭金。廖刚的4个儿(廖迟、廖过、廖遂、廖蘧)都官居要职,政绩颇多。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因此,顺昌廖氏以“万石”为堂号。顺昌廖氏“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其后裔除分迁顺昌各地之外,还繁衍至福建将乐、沙县、永定、上杭、明溪、南平、尤溪、建瓯、泰宁、邵武、永安等县市和外省广东的梅县、惠阳、兴宁、英德、罗定、顺德、潮汕,安徽的金寨(霍邱、霍山),河南的商城、固始、光山,湖北的黄州、新州、大悟,江西的奉新(冯川镇沙溪村)以及广西、江西、湖南、香港等地。与廖刚齐名的是槎溪的廖德明。廖德明,宇子晦,号槎溪先生,朱熹的得意门生。宋乾道五年(1169年),廖德明中进士,任福建莆田知县,后被提为浔洲知府,江西提点刑狱、直秘阁知广州兼广东经略,直焕阁学士,吏部左选郎官等职;其著作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世人称廖刚、廖德明为二贤,顺昌及谟武曾建有二贤院()。廖氏不仅成了福建的大姓,而且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也都成了当地名门旺族。
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贾似道谗害度宗的胡妃父兄,并且转祸于胡妃。胡妃含恨逃离深宫至广东南雄沙水村,被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收留。后由于黄贮万的家奴告发,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捉拿胡妃问罪,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据廖道南所撰的《新会廖氏族谱序》载:廖氏先祖廖德明的后裔因“胡妃之变”,受到牵连,有直祖兄弟17人乘筏逃散,分居东顺、南新、番禺、从化、新宁、增城、四会、广郡等地。景炎年间(1276-1278年),江西宁都的廖氏始祖廖崇德的第二十二世孙廖寿迁居江西瑞金。
南宋末,廖彪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迁入江西丰城湖塘乡定居。宋代,湖南、福建长乐、甘肃凉州等地廖氏相继迁徙至江西新余,主要聚居在渝水区,如今已扩衍至周边的204个自然村,约2500百户,上万人。元军攻陷广东南雄后,珠玑巷有以贡生罗贵为首的33姓97户因避难离开南雄,沿浈水至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由广州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这33姓中就有廖姓人廖德举。同期,福建上杭、永定的廖氏廖昌的后裔迁居潮州海阳县(即今广东大浦县)长教村开基创业,成为大埔县廖氏的开基祖。江西奉新县廖氏属湖南衡阳廖氏分支。宋代时,廖择(字从善),原籍湖南衡阳,在奉新为官,有善政,任满奉调时,奉新父老乡亲挽留他,因此他特留下一个儿子居奉新。后来,廖姓繁衍为奉新的大姓。
至元代,由于战乱更加促使了廖氏族人在南方各省间的相互迁徙。元代时,廖城量的次子廖万重曾任指挥之职,殁后葬于湖南湘乡罗汉山。湖南连源、宁乡、湘乡3县廖氏多是廖万重的后裔。廖万重的子孙还扩衍至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的廖伯六任贵州都匀,廖伯九任湖南辰州,后来便各自在任职的地方留居下来。廖伯九因功诏封镇南将军,后裔始居江西辰阳王岔尾,后迁本邑石二里桐湾;其后裔分布于江西的硖州、龙田、岔头、茅渡、大崇、雪峰、群峰、铁山、洗马、塘湾、湾溪、沙湾、太平、熟坪、龙船塘、土溪、深渡、双溪、黔城、岩垅、红岩、沅河镇、安江镇、江市镇等地。同期 ,福建侯官的廖符三迁居江西龙南。廖符三进士出身,曾任广东翁源县尉,至正年间定居江西龙南的桃川太平。廖符三开基龙南廖氏至今已传23世,子孙繁荣昌盛衍至12000多人。元代末年,廖月山由湖北蒲圻徙居湖南临湘的方山洞中央屋,因此,临湘廖氏又称“龙形廖家”或“方山廖家”。 临湘廖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廖月山有5个儿子:长子廖仁位、次子廖义位、第四子廖智位皆远迁异地;第三子廖礼位的后裔留居岳阳廖家煅;第五子廖信位的后裔除部分外迁,大都在方山附近及临湘市各乡镇。廖信位的3个儿子都官位显赫:廖国洲授荣禄大夫、廖国清任户部尚书、廖国华任工部尚书。廖国洲之子廖敬元被授殿前贝勒右将军。湖南临湘廖氏的尚书、将军墓,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明代,廖姓后裔继续向南方播迁,遍布了在南方各省。同时,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明初,廖万一从浙江金华迁居湖南白沙廖家煅;廖翁一从广东大埔迁居湖南浏萍,后繁衍为8(萍乡5房,浏阳3房)。洪武年间(1368-1398年),德庆侯廖永忠的儿子廖志广落籍广东南雄下城。朱元璋初起兵时,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归顺朱元璋。廖永安(1320-1366年),字彦敬,祖籍黄冈,元末迁居安徽巢湖。朱元璋起兵时,他率水军归顺;被授以管军总管之职,后升为建康翼统军元帅。他英勇善战,曾率军夺镇江、常州、池州,以战功升为同知枢密院事。不久,他与张士诚大战于太湖,兵败被俘,拒不投降,被张士诚囚监8年,死于姑苏(今江苏苏州)。朱元璋追封他为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后朱元璋打败张士诚,迎廖永安的灵柩归葬于钟山。兄死后,廖永忠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他率军攻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从徐达攻张士诚,破平江,皆建奇功,由中书省右丞拜中书平章政事。充征南副将军,与汤和水陆两道讨降方国珍;洪武元年 (1368年)拜征南将军,略定福建、两广,以功封德庆侯。就在廖永忠率军征两广时,东莞伯何贞把女儿许配给他。廖永忠出兵西征,何氏就寄居南雄,生子廖志广。洪武八年,廖永忠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被朱元璋赐死。廖志广便和他的母亲在南雄安家成为开基祖。廖志广的后裔分布于广东的南浦井水垅、白泥坑、老井、鹅公头、小口塘、里源、邓坊、春坑村、溪塘水西、寺背岭村、密下水、上垅桠坑、牛石多、柴岭,县城小南门、下黄姿村、武台冈、旱楼下、上湖洞、县城小门关、横坌村、瓦寮岗村、申站、黄步水,上坑、黄龙岗村、洋湖下罗田、上城龙勾卷、南雄城马路口、下塘湾、下河塘、上黄岭村等处。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廖永忠的后裔廖垂远(字建源)从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徙居湖南长沙湘春门北门正街。
明代,陆续有几支廖氏迁徙至江西龙南:明初,福建永定的廖盈满迁居江西龙南下迳。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广东翁源的廖盈迁居龙南江东,这一支廖氏至今已繁衍为3万多人;同期,福建上杭、永定廖氏始祖廖实蕃公的第十一世孙廖文宽迁居龙南鸦背。从洪武年间始,江西廖姓族人也纷纷迁徙湖北。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县莲花埠鼻祖廖希愚的第四世孙廖兰山、廖旭山兄弟因入仕迁居湖北梅子山;正统年间,其六世孙廖辅谟由湖北天门市沉湖徙居湖北陈河镇廖家嘴。其后裔分布于湖北的汉川、沔阳、天门、潜江、监利、应城、荆门、嘉鱼、蒲圻、钟祥、孝感、汉阳等地,以仙桃、天门两市廖姓人口最多。同在明代从江西迁入湖北的廖氏分有洪湖石码头支系、江陵支系、麻城支系、鄂州支系。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廖永安的从子廖景明任广东惠州通判,举家从金陵迁徙至惠州。廖景明离任后安居于广东昌邑珠玑巷,后又迁居南雄县城。
明中期,原籍福建清福廖六三曾任福建仙游县典史,后调任瓯宁县主簿。奉旨人雷,为雷州廖氏的开基始祖。嘉靖年间(1522-1566年),福建安溪廖祖琼后裔迁居浙江平阳。福建汀州上杭廖吾斯迁徙至浙江泰顺县大安乡北底后样村。福建建宁廖氏一支迁徙至浙江永嘉县城东北杭郭村。
至清代,廖姓在南方务省间的迁徙更为频繁。如: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原居苏州市阊门廖家巷的一支廖姓迁徙至江苏江北海州府辖区西南廖沟(今属灌南县);其后裔分衍至汤沟镇汤沟村、金星村、白皂乡白皂村,连三村廖庄、张家店镇大前村等地。廖上达从广东兴宁迁居江西龙泉县,再迁湖南浏阳东乡荷塘。廖花的第二十四世裔孙(徽公房) 廖起兴(字席麟)从广东入赣,在瑞金成家立业。福建上杭、永定廖氏的后裔陆续迁徙至湖南。
清初,福建、广东等地廖姓开始迁徙台湾。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的一些廖姓人开始进入台湾。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政府废止了渡台的禁令,迁徙到台湾的福建人和广东人就更多了。台湾廖姓有双廖(又称张廖)、单廖之分。居于云林、西螺、台中市西屯区、台中市北区、台北县板桥市的双廖为明代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官陂乡张愿仔的后裔。居于台北县新店市、桃园县、新竹市、苗栗县、高雄县、屏东县等地的单廖,他们的祖先是从广东省大埔、陆丰、蕉岭和福建漳州、泉州、南安、晋江等地移居台湾的。鸦片战争后,逐步有廖姓人流向海外谋求发展;他们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其祖先多数为从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西、湖南等省移民,其中有不少是江西廖氏始祖崇德公、福建顺昌廖刚、福建安溪廖俨的后裔。
廖姓以“汝南”为郡望地;其主要堂号有:武威、世彩、汝南、紫桂、清武、中乡、垂裕、崇远、馨德、紫桂、知本、本思、五桂、武城、慕维等。如今,廖姓人口列中国姓氏人口的第66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其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73%。
上一篇:周氏源流
下一篇:余氏源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