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客家魂》记汀州客家先祖林文德及其子嗣们

作者:林发振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18-1-17 22:59:28  返回首页

 

   

记汀州客先祖文德及其子嗣们

(第二稿)

    汀州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置府前后领辖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宁化、明溪、清流八县历史久远,底蕴浑厚汀州地处特殊,自古为闽西重要之交通要道,东临三明、南通广东、西连江西汀州地处偏僻,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山明水秀,土地肥沃,适宜们安居乐业。汀州亦为客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北方汉或躲战乱,或避天灾,或授官上任汇聚于斯地,形成了磐大客家体系及笃实客家文明。

汀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辈出人才,“悠悠琴韵留千古,赫赫丰碑勒忠魂”,乃客家古人对汀州之真实写照。历朝历代孕育了众多仁人志士镌名史册。爰南宋时期,与民英雄文天祥保驾抗元、为捐躯的汀州客家先人文德的“忠节”事迹却鲜为人知。

林文德(1225--1279),讳公玉,字,崇清,福清进士,祖居福清渔溪上迳村人,汀州客家林姓先祖,宁化知县,遂家入籍汀州宁化石壁村。《临汀志》(23-卷之十六)载:林公玉,汀州府宁化知县,宝祐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到任。(参据三明、永定、龙岩、上杭、漳州等地林谱》)

:1、从方志里未查到福清林公玉(文德)进士记载,可能是福清“岁进士”、“恩进士”,无科考之功名,此林公玉或属于福清当地人士拔萃而除(任命官职)官?如:《汀州府志》卷之二十一选举一:“开庆元年(己未)特奏名长汀林讲(邵州司)。2、或宋末由于元兵入侵,天下大乱,福清方志资料不全。3、连江之林公玉没有任宁化知县的履历,应该另有其人。)”。

一、官宦族,忠烈之门

汀州客先祖文德生于官宦族,是“不谏非忠 畏死非勇”而名扬天下的商朝太师比干之冑;是衣冠入闽,平定叛乱,鼓励农桑,提倡儒学,晋安郡得以大治的晋朝将军林禄之裔,还是唐朝时期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的汀州第一任别驾林披之嗣孙;汀州教谕林伟之玄孙。林文德之祖上世代为官,家族英杰,朝廷忠臣。

据《上杭林氏族谱》184191页载,林文德上源世系为:

林披(太子詹事)林蕴(邵州刺史)林愿(国子祭酒)林同(莆田令)林旻(建宁府推官,居汀州府上杭白水寨)林尚清(循州司马)林元穹(龙溪县尉)林坤(泉州通判)林涣之(朝奉大夫)林震林世彰(州司马)林昆(宣德郎)林钦(翰林官参议)林敏(庠生)林卨(xìn林博(承德郎)林时(朝议大夫)林鋈(尚王郡主簿)林雅(广州教谕)林伟(汀州教谕)林福(国学生)林迪林文德(宁化知县)。

祖上历代为官,家族显赫,为国为民尽职尽忠,孕育了林文德在国难当头,抛家弃子,置身抗元,献身国难的一代英杰。

二、跳海殉国,宁死忠节

龙岩龙门里陈邦洋(现为龙门镇石牌前)德春户《奎垣公谱》(清嘉庆三年编修,龙岩博物馆存)载:林文德,迪公之子,讳公玉,字崇清,世居福清县渔溪上迳,宋末登进士第,为宁化知县,及宋亡,死于崖山之难”。

 《上杭林氏谱》191页载:“公(林文德)与朝廷大臣铺驾至崖山,元将张弘范攻崖山,宋兵打败,眼看南宋就要灭亡,时年为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陆秀夫负昺帝跳海殉国,公亦与朝廷众员一齐跳海尽忠,谥曰`忠节',后遗体运回长汀河田安葬”。

南宋末年,度朝渐于衰败,社稷动荡,民不聊生。蒙古元军侵吞原。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宋将吕文焕降元,元军经襄樊之战大破宋军,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国舅杨亮节等大臣护卫杨淑妃、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避于福州。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月,文天祥率抗元大军由福州经延平(南平)入汀州攻破元兵。以此作为后方抗元据点。

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福州沦陷,二王遂之避于泉州,夺得泉州舶司蒲寿庚船只,护卫赵罡朝廷及逃难百姓等20多万人乘船逃往广东。赵罡死,其弟赵昺登基,年号“祥兴。时任左丞相陆秀夫与太傅张世杰护卫赵昺逃于崖山(今属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其三面海域,一面海湾的海岛屿。),立据点抗元。

祥兴二年,元军于崖山海湾大破宋军,宋相陆秀夫负幼帝赵昺投海。遂之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壮烈尽忠!林文德亦跳海殉国!《宋史》记载“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向世人昭示了一个宁死不屈之民族业已破灭。

关于林公玉为国殉难之事迹国史查无实据。原因其一,家国衰落,国事纷乱,史记缺失。其二,当时大批军民一齐随昺帝殉难,其中众多官员身陷其难,除了陆秀夫、张世杰之外史料均已缺失,何况林文德一个小小知县?其家谱的记载无疑弥补了国史的遗珠之憾。

三、魂归故里,乡梓潸迎

壮士致死抗敌悲壮场面令人惊叹,于绝境中舍身尽忠令人敬仰。崖山精神乃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乃春秋大义。

总理周恩来曰: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长汀林氏至今流传典故。与林公玉随行护驾而存活兵衙,将其遗体护送回长汀县柳村(河田)。为国为民抛家弃子,只身抗元,舍身取义节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人们。当日,乡民成百上千立于道旁,潸然泪下,迎接这位为国捐躯之壮士归来。后人将林文德遗体安葬于河田五里岗,穴位田鸡浮塘,妣汤氏、黄氏之遗骸均由宁化移葬于河田。汤氏穴位鲢鲤吐舌,黄氏穴位真武蹈绳,当地人称官家地,英灵终归故里。林文德之嗣孙们在汀州河田栖息了近百年,蕃衍成大家族,其后裔称之为汀州始祖。

 四.国事衰弱,族事多舛

汀州河田镇自古土地广袤,山青木繁,汀江穿田而过,水源充足,素来为客家先民泽地而居之风水宝地。北宋中叶,五代后周柴世后裔举族易柴复林(参据《汀州柴林族谱》),由晋安经延平居宁化,因世乱,移居河田水口。这是最早入住河田的客家林姓。此外有莆田九牧之林季昌后裔移徙河田(参据《莆田宁都林氏族谱》)。故,自古河田有林姓半边街之称。

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军南侵入闽,南宋京都失陷,宋端宗赵罡逃入潮州,林文德将原配夫人汤氏及其所生五子(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迁入宁化石壁,将继室夫人黄氏及其所生四子(六郎、七郎、八郎、九郎)避入永定,后卜居河田。(参据《上杭林姓源流谱》。九郎公族谱载,“由宁化石壁迁居漳平乡永福梨子坪,待考)

元至正年间,朝廷腐败苛税,贼风迭起,黎民流离。各地枭雄举旌推翻外族统治以至互争地盘,战乱不断。据《上杭林姓源流谱》曰,旧宗谱载:“宋末元初,流寇未息,汀州知县郑从吉,招集流荒难民,复垦虚地。河田姓在林文德之夫人汤氏(另有谱称为柴林之益才公)坟后开渠凿圳,引起纷争,诉告汀州知县郑从吉,吉判失正,公(林文德)之子一郎等兄弟,愤毙贼棍郑某。朝廷拥兵河田灭绝林氏九族。事关人命,兄弟叔侄恐不保全,遂各奔西东,徙于孤村或迁各邑,或改乎姓,或更乎郡,因而汀林世系,大失其联属

查《汀州府志》(27-卷之二十 名宦)载:【元】,郑从吉,长汀人,劲直勇敢,胆略过人。至正中,上杭山寇窃发,民竞入城自保,延(注:聘请)从吉捍御。从吉至,与众约,必尽杀贼乃已。贼惧不敢犯境。时田畴荒芜,流移过半。从吉多方招集,辟而治之,屹然为一邑保障。行省知其能,授以县事。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6年),河田林姓族人灭顶之传闻:林姓祖恩显灵多,白天开圳夜间合,连番折腾毫无损,看能奈何?不怕锄头千千张,只怕马屎混砻糠。我林姓长老私密之语,被他人窃听而有失天机,依机而行开山凿圳,复纠纷争,上诉衙门,撞毙县官,以致引发河田族人尸首遍地血成河,烧林掘占山坡,分割田产侵祖地,魂魄飘游鹰泣歌。河田事件之后,林文德子嗣举族避难,“或避于深山之中,或徙于他乡各邑”。

五、祭奠安魂,警示后人

河田林氏惨遭灭族,迄今六百多年来,长汀西河堂族人素来有赴河田祭祀林文德考妣莹之习惯,这是客家所共有的习俗。他们有的当岁人头派资,置办祭品,余额坟头分资,以作食宿;有的将余额用于奖教奖学,无论翁媪壮青,春分之日成群结队,前往祭奠,路遥者借宿河田,敦祖睦宗,缅怀先贤,经久不衰。各族趁着祭祖之时,进行奖教奖学,鼓励学校教师勤于从教、严以治学,奖励品学兼优的林家学子奋发上进、锤炼将来兴国安家之本领。族长带领大家重温家训族规,按章执事,严格要求,经久不衰。

                    汀州林氏族规

宗功祖德,力行弘扬。孝敬长辈,感恩馨芳。
手足相睦,邻里互帮。交友于慎,遇事敢当。

诚信是本,善德为良。廉洁与政,公平至商。

见利勿妄,视弱迎搀。仁爱天下,礼敬四方。                     
            精勤耕业,家族荣光。忠爱职守,兴家兴邦。

此举例行延至公元1998年河田五里岗开发建设墓地被毁为止。

公元2015年,长汀林氏理事会派员深入族村,切商合意,一统声援,点定堪舆,购置地域,磊土竖碑。次年八月,于河田林家坪将文德公莹墓修复竣工,825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八方后裔聚集于此,举行隆重开碑祭典仪式。先祖阴宅恢复而成,爰得以感恩长汀族善行善举,感恩祖宗灵光惠泽,感恩各地宗无私捐助。复原祖墓,光前裕后,慰藉祖先,祜佑后昆,愿祖宗灵光佑我族子嗣延绵,贤能迭出,兴家安国。善哉!幸哉!快哉!

六、客家子嗣,广泛传播

河田灾难,客家林姓族人适时迁而南渡,遇世乱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亦因居而东徙,造就了林文德之九子后裔广泛传播,旗下人口约五十多万,将客家文明播延到全国各地、港澳、台湾等中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后裔遍布中南亚暨欧洲等国,

林一郎,名元勋,居尤溪,生三子,建、延、十万。

林建失传。

林延,名必平,生文阳移居麻步。文阳生盛鳌,盛鳌生茂步,茂步生荣道,荣道为广东守备,荣道之孙永魁移居浙江省雅阳七组开基《泰顺林氏族谱》

林十万名日初,生华一。华一生于元朝元统三年,明洪武初年,由大田县广平往三元务农,遂家迁居于三元。生子通八、金四、金七。金四失考,金七移居白砂。通八居三元本地,蕃衍为巨族。(参据《三元林氏族谱》)

 林二郎,名元功,失联。

林三郎,名元庆,居武平鲜水塘,生五子,千八郎、千十郎、千十一郎、千十四郎、千十七郎。

千十郎八世孙细满迁徙广东松源、兴宁。

千十一郎八世孙云秀、云表迁徙江西长宁。十世祯公父子迁徙广东大麻。十三世可?迁徙湖广。千十四郎迁徙广东程乡、蕉岭,江西铜陵。(参据《西河郡鹅山林氏族谱》)

 林四郎,名元嘉,居上杭白砂。九世祖文素迁广东、文质迁居上杭湖洋、其后裔继清再迁徙武平十方。(参据《上杭林氏族谱》)

林五郎,名元光,居永定县西陂村,生子丛青,丛青生伯一郎、伯二郎。伯一郎移居广东广东省程乡县(今兴宁市),妣许氏十九娘生九十二郎,九十二郎生一郎,一郎生仲一郎,仲二郎,仲三郎,仲四郎,仲五郎。其后裔蕃延四川等地。伯二郎生四子,千一郎、千三郎、千四郎、千六郎。

千一郎迁居湖北黄冈林家湾,后裔移居安徽、河南、河北。

千三郎迁居广东龙门,后裔移居浙江金华。

千四郎、千六郎留居西陂。

林六郎,名元以,移居浙江省泰顺沽宅,生子三:必清、必发、必贵。

必清生三子:文一、文二、文三。文二移居福鼎县秦屿镇。

必发官校尉,居杭州。

必贵生文四、文五、文六、文七、文举、文哲。文举之弦孙春奇移居浙江严山大宅开基。《浙江泰顺林氏族谱》

林七郎,名元福,遂兄元以移居浙江泰顺,生子四:必远、必达、必富、必贤。

必富生文株,文株生盛柯,盛柯之孙大贺移居福鼎县店头觉老洋。盛柯之四世孙春奇移居浙江省仕阳溪东筏开基。《浙江泰顺林氏族谱》

林八郎,名元寿,居上杭白砂,生子三十五郎、三十六郎、三十七郎。《上杭林氏族谱》

三十五郎生四子:五一郎、五二郎、五三郎、五四郎。

五一郎生三子,达昌、达兴、达盛。达昌失传,达兴居白砂。达盛移居外地。达兴生六子,茂清、茂敷、茂森、茂山、茂荣、茂甫。茂敷长子福寿公迁入虎岗乡,其子孙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地。次子祖寿公之子四八郎迁入培风镇文溪村福竹山下,其子孙蕃衍到坎市镇新罗村,高陂镇黄田堂背营以及漳州、四川、浙江。茂清居上杭白砂、永定虎坑。茂敷后裔蕃延江西井冈山、崇义、南昌、永丰、永新、遂川、于都、宁都,广东梅州、大埔,湖南汝城,贵州、四川、广西、甘肃、浙江等地。茂森移居武平鲜水塘,茂山居横岗头子嗣分布于江西、广东、四川。茂荣移居江西南康,茂甫移居定塔。

五二郎生子三:宗一郎、宗二郎、宗三郎。宗一郎之曾孙一郎迁平和,宗二郎迁广东新源,宗三郎迁长乐。

五三郎,号欧阳,居新罗区悠远隘头。生子四:仁华、祖华、租华(又名君华)、胜佑。仁华失传。租华后裔移居江右。祖华居悠远。

五四郎生子二:发丛、茂丛。其后裔迁徙江西、湖广、广东、四川、新疆。

三十六郎生子马烈移居永定孔夫乡。其后裔十五世林颀晶生子锡太、锡春、锡松移居江西万安高桥坑口。锡松生四子,鸿先、鸿早、鸿耀、鸿贵移居江西万安乌木日角。

三十七郎,生子万九郎,万九郎生寿山,寿山生德州,德县,世系未详。

林九郎,名元全,居漳平永福、龙岩适中,漳州金山,生子三五郎、四二郎、满一郎。(参据《龙岩西河堂林氏族谱》)

三五郎生三子,二十九郎、五十一郎、五十二郎。

二十九郎,生子二:有岱、长清。长清生子二:卯雅,卯治。卯治生石保,石保生永观,永观公大发其祥,生五子,茂春、茂清、茂兴、茂凯、茂英。茂春蕃延龙岩、漳州、广东。茂清移居广东英德县老鹅河开基。茂兴,为竹林房,迁河溪、台湾南投。茂英后裔聚居在林中、林坂村、坂场、白垅、月星等地。

五十一郎生子千一郎,子千一郎生三子,福一郎、福二郎、福三郎。福一郎生子七,念一郎至念七郎。念一、念二迁居广东乐昌、九峰、四川。念三、念四迁广东乳源、四川冷水。念六迁广东乐昌、湖南汝城。念七迁广东九峰。

五十二郎为适中庵边祖。其后裔孟响之后迁居宁化、广东兴宁、 南靖、宁都。

四二郎,字大兴,号东山,原配未育,入赘南靖吴峦寮内刘义保,生四子,维昌、八八郎、八九郎、维兴。长子、四子随母姓刘,次子、三子为林姓。据《才溪林氏谱》载,维兴公之孙盛公复为林姓,改名均用,蕃衍成为大家族。原福建省人大主席就是旗下裔孙。

八八郎生三子,九十郎(常青)、九十一郎(尚青)、九十二郎(长青)。

九十郎,字常清,生子四:宗孝、宗友、宗荣、宗华。宗荣之子迁诏安,宗华四子圣联迁居龙门石牌前(龙门里陈邦洋)开基。宗华后裔迁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

八九郎居象山,后裔移居南靖、平和等地。家族甚望,人口众多。迁居四川、贵州、广东、海外者甚众。

满一郎迁居江西吉水县水南,后裔资料缺失。

 七、辈出人才,定国安邦

一方水土养育八方人才。汀州这片土地客家文明笃实厚重,汀江这条母亲河养育了无数贤能志士。祖上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林文德的子嗣们,古今贤人迭出,工商军政者不胜枚举,因篇幅关系这里例举明之。

林彪(公元19071971年),原名育蓉,字阳春,号育容,谱名祚大,湖北黄冈林家湾人,汀州客先祖文德五子外迁后裔,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他在抗日战争、解决战争中功勋卓著,被国内外许多军事专家称之为战神。

林育英(公元1897-1942年)又名张浩,谱名祚培,湖北黄冈林家湾人,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他是我党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和政论家,于延安病逝,毛泽东亲自为其执绋、守灵,亲题挽联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在我党历史上享此殊荣的仅此一人。

林育南(公元1898—1931年),谱名祚笃,湖北黄冈林家湾人,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曾任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1931117日,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3127日,林育南与何孟雄等24位共产党员与革命者,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奋斗终身。

林逸圣(1896年——1967年)湖北黄冈人,原名林祚海,字海滨,号环海,亦号逸圣,乃林彪堂兄长,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革命。1926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指挥部少将参谋长,因战功卓著升任中将师长。抗战期间谋军民之需和发展抗战潜力获颁忠勤勋章,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突出贡献。

林维先(公元1912-1985),又名林新,安徽省金寨县人,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中将军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委员。

林乃清(公元1915-1995),安徽省金寨县人。少将军衔。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中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福建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工程部副部长,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林月琴(公元1914--2003年)安徽省金寨县人,罗荣桓元帅之夫人,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大校军衔,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林承熙(公元1871-?年),号春如,河南省商城县南溪镇东冲湾人,林文德五子外迁后裔,少将军衔,曾任昆明第五骑兵团团长,龙海军运总指挥,1942年参战并指挥日寇侵缅的对抗战斗,1949年任解放军南京野战军军政大学第四纵队参谋长。

林汉雄(公元1929--)林育英之子,林彪之堂侄,高级工程师, 1954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站专业,武汉工业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技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建材局局长,建设部部长等职,中共十三大代表。

林忠强(公元1944--),林文德第九子外迁马来西亚后裔,父亲林人盘生于福建省新罗石牌前,上世纪初赴马来西亚谋生,子嗣遍布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任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署理会长、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署理会长、雪兰莪福建会馆会长和马来西亚驻龙岩会馆联合会会长等社团职务。200211月,龙岩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龙岩荣誉市民称号。

林勋厚,祖籍龙岩武平县鲜水塘村人,林文德三子外迁后裔,台江工业技术大学毕业,台北电气试验所电机工程师。生有三子三女,全家博士三人硕士五人,其中三人为日本东京齿科大学研究所教授等职。

结束语:

龙山藏卧虎,闽水跃腾蛟。林氏子嗣缅怀客家先辈恩惠德泽,传承客家先辈忠贞血统,敬祖睦族,笃志发展,忠孝仁义,兴国兴家。

诗曰:南国长林磐石坚,丰荣翠绿几千年。如今处处山川美,玉树临风汇大贤。

                                    福建省长汀县林发振            

电话:15959728545

2018/1/6

 

上一篇:福建诏安林家巷林氏村族
下一篇:漳州市金山镇狮公厝林氏祖源的分析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