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黄氏源流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6-3 1:02:40  返回首页

一、源流

出源法颇多大致有五:

(一)黄出自“嬴”姓是“帝颛顼之苗裔”

相传帝舜时代,东夷部落首领叫伯益(又作伯翳、柏翳,亦即《史记·秦本纪》“女华生大费”之费),是“帝颛顼之苗裔”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历史上称潢川黄国。夏时,潢川黄国一直参加了商反夏、灭夏的斗争。商朝建立后,潢川黄国成为了商的小盟国。两周之际,潢川黄国的势力有所发展,它与原东夷集团的江、道、柏、弦等诸嬴姓国结成同盟,并成为东夷诸嬴姓小国的盟主。同时,它保持与周王朝及原各国的友好关系。据《春秋》记载:周惠王阆十九年(前658年),潢川黄国与相邻的同姓小国江国一起参加了齐侯主持的贯(今山东曹县南10里处)之盟会,与中原齐、宋、郑、卫、鲁等诸侯国结成了反楚同盟。周惠王阆二十一年,潢川黄国与齐、鲁、宋、卫、江等盟国一起攻打楚的陈国。春秋周襄王郑四年(公元前648年),楚成王便以黄国不向楚王纳贡为借口,大举入侵潢川黄国。因黄国既不设防,盟国又坐视不救,结果以惨败告终。历史上建国长达1400余年的古老黄国,至此被楚国灭亡。潢川黄国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方,以国名为姓。

(二)黄出自嬴姓,为少昊之后。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黄,出自嬴姓,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有功。颛(顼)帝嘉之,封诸汾川,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黄夷建立的黄国,历史上称晋地汾水黄国。汾水黄国之地汾、洮,汾水即今山西汾水,洮水为今山西闻喜县涑水河上游的洮水。洮水北岸、绛县西30里有地名横水(即黄水),旁有一溪名横水,又叫黄水,是洮水的支流。这一带便是古黄国的故地。春秋时,少昊金天氏后裔建立沈、姒、蓐、黄四国先后被晋国所灭。汾水黄国的王室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的一支。《东夷源流史》所载的远古颛顼时代,有一支黄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其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也就是指少昊金天氏后裔这一支黄姓。这支黄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今山西一带。春秋时,黄姓的许多成员在晋国做官任职,,如晋国贵族大臣黄渊,就是此支黄氏的后裔。

(三)黄出自嬴姓,为陆终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载:上古时,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其后裔遂以国为姓。黄国原与相邻的楚国相依附。楚国王族与黄国王族是有血缘关系的。楚国的祖先是陆终的第六子季连。周文王时季连的后裔鬻熊为文王师;因此,周成王便封其子于丹阳,建立楚国。楚国强大以后,便不断扩张疆土。黄国终于被楚国灭亡了。黄国灭亡后,其国不忘故国,遂以黄为姓。们虽然分散于各地,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县西)一带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以陆终为黄姓始祖的法相当普遍,尤其以浙、川、滇、黔、桂、台湾等省的黄姓。如《元和姓纂》载:“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的广东《开平黄氏族谱》说:“黄氏,派出陆终之季子讳云者,轩辕黄帝七世孙也。”台湾《黄氏谱》则以陆终长子昆吾之子高为黄氏一世祖。

(四)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五)姓改姓黄。

1、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的。

2、为少数民族所改姓。

黄洞蛮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黄姓之源。唐太和年间(827—835年),经略史董昌龄、董兰父子率军剿平黄洞蛮,收复黄氏所占的18州。黄洞蛮族姓成员四处逃亡,有的进入汉人区融入汉族,有的逃至越南成为越南京族中的大姓,有的逃至湖南、贵州成为后世当地侗族、布依族大姓,留居广西的黄洞余部,则多归太州刺史黄伯管辖,其后裔演变成今日广西壮族黄氏。

元代时,福建省泉州的一些蒲姓回族为避免“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元代时,黄姓汉人取阿位伯穆斯女子为妻后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大多数汉族黄姓以陆终为得姓始祖,以潢川为黄姓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逃至河南中部,进入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另一部分黄氏后裔则内迁至江夏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至武汉市)。云梦、汉阳、蒲川、武昌、汉口一带的江夏也就成了黄姓后裔聚居的中心地带,繁衍为最著名的江夏黄氏。还有一部分黄国遗民仍坚守园,留在了潢川故地。

战国时期,黄氏后裔中出了一位誉满全国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前238年),楚国黔中(今常德市)人,史称其“游学博闻”。在楚顷襄王时,他上书秦昭襄王,巧妙地制止秦国联合韩、魏两国伐楚,被用为左徒。顷襄王病重,黄歇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作为人质的楚太子逃出秦国继承王位。黄歇在楚国任相国25年,广纳贤士,礼贤下士,号称门客三千,为楚国重新强盛起了很大作用。春申君的封地原在黄国的地方,后来改为江苏苏州一带。据《客姓氏渊源》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他有13个儿子散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形成庞大的江夏黄氏。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黄香又以孝悌传誉天下。黄香9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加之,汉时的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出之江夏黄氏。故此,大多数黄姓子孙都认为江夏是黄姓的发祥地,以“江夏”为堂号。

至汉代始,黄氏后裔开始向南、北方向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地。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黄氏在会稽繁衍为当地名门望族。会稽余姚的黄昌,字圣真,“晓习文法”,办事又十分严厉凶猛。他为宛县县令时,“政尚严猛,好发奸伏”。部下贼曹偷了他的车盖,被他发现后,他“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执法严明。他当蜀郡太守时,前任太守李根年老办事糊涂,许多百姓被侵害蒙冤。黄昌一到任,“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黄昌后来官到大司农,地位显赫。会稽黄氏尊黄昌为其开基始祖。东汉建康之乱后,河南固始的黄道隆弃官避乱入闽,迁居仙游,为最早的入闽黄姓。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所谓、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黄终的第十六世孙黄元方为晋安郡守,迁居侯官;其后裔分衍福州黄巷、南屿岭东、莆田石庭、泉州五安等地。东汉末,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黄盖随父迁居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黄盖,字公覆,为东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他向周瑜献计:“今寇众寡,难以持久。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黄盖以苦肉计,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溃不成军。黄盖以火烧赤壁的盖世之功,官拜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据《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黄盖后裔世居零陵,繁衍为当地大姓。零陵黄氏尊黄盖为开基始祖。

唐总章年间(668-669年),河南固始黄守恭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基闽南黄氏一族。唐末,又有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闽,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福建建阳之东。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黄轮率二子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在唐代,河南光州固始的黄氏成了入闽的黄氏的一个重要源头。如宋代税课司益府典仪黄椿的祖先是“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黄振龙的祖先是“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差不多同时,江夏黄氏在江西也繁衍成一个名门旺族。唐天宝五年(746年),原籍江夏安陆黄孟偻(字德崇、广成,为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出任西台御史。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时,病逝于江西盱江,后就近安葬。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落籍于盱江。后来繁衍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以“安陆”为郡望,奉黄孟偻为始祖。从魏晋至唐代,黄氏共出现过12个郡望。兴于魏晋的有:江夏郡尚书令黄香族裔,会稽郡后汉大司农黄昌族裔,零陵郡吴将黄盖族裔,巴东部蜀将黄权族裔,江陵郡后汉司徒黄尚之族裔;兴于南北朝的有:洛阳郡黄氏、晋安郡(福州)黄氏;兴于隋唐的有:濮州濮阳郡黄氏(为当地六大姓之一),婺州东阳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一),括州松阳郡黄氏(为当地四大姓之首),泉州南安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首)。宋代,黄姓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迅速得到发展。当时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齐名的中奉大夫太常院卿黄中庸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得到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金墩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的御批。黄姓发展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尤其是尚书左仆射黄潜善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繁衍了庞大的广东黄姓。黄氏最为显赫的还有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宗。金华黄氏的始祖是江夏黄氏的黄香第十代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黄苾原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为官,后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当时,金陵镇守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招他为婿。黄苾便隐居于浦阳,繁衍了东南大族浦阳黄氏。浦阳黄氏传至第十七代黄洪、黄浩兄弟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黄洪有3个儿子,秘、瑕、琰;黄浩有5个儿子,琛、璞、圮、琬、珍。因避战乱,他们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邵武黄氏的始祖是黄惟淡。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载: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入闽”。黄惟淡率族人随王朝、王审知兄弟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黄惟淡的孙子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生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官至工部侍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逝世。黄峭山有21个儿子,分居福建各地。至此,黄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的福建、四川、湖北江陵麻城、广东汕头潮州、广西和江苏省大丰为多,上述六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因此,黄姓成了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元代末年,黄姓始有了移居南洋的历史。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后来成了婆罗国的苏丹。黄森屏有一女儿,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因此,文莱王室有黄氏华裔的血统。

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明天启五年至七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数万灾民逃难进入台湾,其中有大批黄姓灾民。明崇祯十年(1637年),福建南安人黄正束移居台湾马公,其后裔播迁澎湖湖西等地。清代,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黄姓族人大量移迁海外。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越南东浦定居下来。如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开始有人迁居台湾;他们多数居住在台湾淡水、基隆等地。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晋江安海金墩黄氏家族、也有许多族人移迁台湾。黄姓人遍布台湾省各地,尤其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成为台湾四大姓之一。因此,台湾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说。

如今,黄姓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十大姓之一,列第八位,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20%。黄姓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以长江以南,是黄姓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广东、福建、四川、湖南、广西和江苏六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60%。黄姓的主要郡望地有:江陵、江夏、会稽、巴东、晋安、洛阳、濮阳、东阳、松阳等;主要堂号有:宽和、江夏、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

上一篇:谢氏源流
下一篇:吴氏源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