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江氏源流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6-3 1:05:44  返回首页

一、渊源

江姓出源有四种法:
    (一)江出自嬴姓是颛顼裔孙伯益后代

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女子女华为妻,生下子伯益。据《元和姓纂》、《通志·氏略》等所载,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为古代嬴姓各祖先。伯益的第三子江恩成(字元仲)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在今河南省正阳一带),建立江。所以,《世本》、《史记·秦本纪》等载:“江为嬴姓。” 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何光岳先生研究:江国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江,又作 、鸿、邛、邛,音鸿。卜辞有‘鸿’的国名,系以鸿鸟为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国号。”东周时,江国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周公东征伐淮夷,践奄后江国才逐渐南迁。西周晚期,周昭王平淮夷,江、黄等嬴姓诸族归附于周,各自所居即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春秋早期,作为小国的江国先依附于楚国;楚成王曾嫁妹于江。后来齐国称霸后,江国又依附于齐国。《春秋》载: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齐侯、宋公、江、黄人盟于贯。”《左传》也有:“服江、黄也”的记载。杜预作注时,说:“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不久,江国参加了北方诸侯谋楚的阳谷和召陵之会。但是,江国同样畏惧强大的楚国,不敢贸然参加伐楚的行动。即便如此,江国还是得罪了楚国。春秋周襄王郑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楚师围江”。晋国出兵救江,楚师只好暂时撤走。第二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伐江,一举灭掉了江国。江国被灭后,江国王室子孙以国名江为姓。

(二)江出自姬姓,为翁姓改姓。

据《六桂堂业刊》载: 宋代时,闽国补阙郎翁乾度携避难,6个儿子分别改为洪、江、翁、方、龚、汪6个姓氏;其,次子翁处恭(字伯度),改姓江。后来,翁处恭的部分后裔改回原姓翁;也有部分后裔仍姓江。

(三)少数民族中有江姓。或改姓江。
    满族中有姓江的,世居得州、三台等地;台湾土著、回、彝等少数民族均有姓江的。

(四)少数民族改姓江姓。
    清代,四川土坪地区土酋,藏族,父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

 

江姓发源于今河南省正阳,奉江元仲为得姓始祖;所以,江姓早期主要是在河南一带发展繁衍。春秋时,江景为吴越国副相。吴越灭亡时,江景拒绝迎宋而烧毁典籍图册被贬,隐居于浙江常山的汾口;江景房的后裔后来流入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春秋周襄王郑二十九年,江国被楚国灭后,王室子孙以国名“江”为姓,四处逃亡。逃亡的路线大致为:一支向北迁徙,先至淮阳(今河南淮阳),再继续往北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徙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这一支江姓族人以“襄阳”为郡望地,尊东汉江德为开基始祖。另一支逃往齐(今山东临淄一带)、陵阳(今安徽石棣县东北)以及郧阳(今湖北十堰郧阳)。西汉时,还有一支江姓族人在江贞的率领下迁徙至济阳(今山东省济水之南);这一支江姓族人以“济阳”为郡望地。东汉时,临淄江氏出了一个有名的孝子——江革,列中国《二十四孝》。据《后汉书·江革传》和北宋司马光的《范》等书载:江革,字次翁,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江革哭告说:“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汉永平初年(58年年),江革被推举为孝廉,先后任郎官、楚太仆等职。建初初年(76年),太尉牟融又推举他为贤良方正。他又做了司空长史、五官中郎将等职。汉章帝刘炟就曾发布诏书说:“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因此,江革被人称为“江巨孝”。江革第六世孙江淹从山东临淄迁居济阳考城。江淹曾历仕宋、齐、梁三代,封醴陵侯,梦得神笔,以文章称于世,世称江郎。

西晋时,陈留江氏已是一支为世人所注目的名门旺族,出过不少人才。江祚出任过南安太守。他的儿子江统(?-310年),字应元(一说元世、德元),“静默有远志”,“以义行称,为谯郡太守,封亢父男。”据《晋书》载:“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江统的儿子江 惇,字思玄,任过尚书吏部郎,迁御史中丞、侍中、吏部尚书,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代桓景为护军将军,出补会稽内史,加右军将军,代王彪之为尚书仆射。同时,江惇还是一位著名的儒玄并综的学者。据《世说新语》载:王长史(王濛)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他“孝友淳粹,高节近俗。性好学,儒玄并综。每以为君子立行,应依礼而动,隐显殊途,未有不停礼教者也。若以放达不羁,以肆纵为贵者,非但动违礼法,亦道之所弃也。”(上书《江统传》)《新唐书》载,有《江惇集》五卷。西晋时期,陈留江氏中还有一位“善虫篆诂训”的著名学者也是值得一提的。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陈留人江琼为冯翊(今陕西关中一带)太守。江琼,字孟琚,从小受学于卫觊,善虫篆诂训,著有《北史江式传》、《江式论书表》。时值,安定乌氏(固原)人张轨出任凉州刺史,经营河西走廊的姑藏城(今甘肃武威), 建立的前凉地方割据政权。江琼便弃官到凉州投奔张轨。江琼子孙便落籍凉土(今属甘肃省),世代传家,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旺族。

南北朝时,江氏族人逐渐向江东迁徙。一支江姓族人迁居浙江会稽(今绍兴),发展成为南方著姓。

唐“安史之乱”后,江姓族人大举南下。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升河南固始的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入闽平“蛮僚”啸乱。随行军校中有江姓族人。后来,他们落籍福建,成了江姓最早的入闽者。唐光启年间(885-888年),又有河南固始的江阶随其父跟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中途父子失散后,江母抚养江阶长大成人。江氏母子居侯官三山西门。据《三山志》载:“江阶,侯官人,历虞部员外郎。八年庚午王拱辰榜 。”江阶的第八世孙江洵直为宋特奏名授南康县丞,落籍江西都昌,后又迁居饶州芝山。

宋初,原居福建泉州的闽国补阙郎翁乾度携避难,6个儿子分别改为洪、江、翁、方、龚、汪6个姓氏;其,次子翁处恭(字伯度),改姓江。在北宋初的三次科举中,翁氏6兄弟皆中进士,有“三科六进士”的佳话;故泉州江姓又以“六桂”为堂号。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江北诸大族纷纷南下避难。有一支江姓族人自汴京迁徙至之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另一支郡望济阳的江姓族人在江确的率领下迁徙至江西都昌。这一支江氏居都昌阳丰乡府前江家,人才辈出。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他的儿子江晔在意宋理时登进士第,曾任教授、都尉、知县、江南东路提举常平司、西路提举茶盐公事、大理司帅参等职。他一生专治程朱理学。他的妻子就是理学名儒陈大猷之女,陈灏的姐姐陈氏。江晔有3个儿子: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其中,长子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嘉定十五年(1222年)贡入大学,为太子赵昀(宋理)所赏识。宝庆二年(1226年)以舍选登进士第,历任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等职。咸淳元年(1265年)二月,即位不久的宋度宗召江万里回行都临安,任万里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元军攻破饶州时,江万里从容坐守其第,执门人陈书器的手诀别时,流着泪说:“大势不可支,二虽不在位,当与国家共存亡。”说完与妻子、儿子江镐一起从容投水自尽。朝野闻知,为之震动。文天祥作祭文说:“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宋恭帝也辍朝志哀,并诏赠江万里为太傅、益国公,后又加赠太师,谥文忠。江万里的孙子江怀由门人陈伟器携护入闽居同安汤板里。江万里的弟弟江万顷的子孙在江百八郎率领由江西迁入福建宁化石壁村,后又徙至永定高头乡、平和葛希大溪村,分衍为东山、北山、南山三大房。

明初,朝廷实施移民政策,洪洞大槐树江姓作为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

清初,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属下的江姓军士落籍台湾,后又有人移居海外。乾隆年间(1736-1795年),福建永定有江、胡、苏、李、徐、游、钟等姓大批族人移民台湾三芝等地垦荒,其中以汀州府永定高头乡的江姓最多。据台湾有关资料记载:乾隆末年,有汀州府永定县江姓,入垦陈厝坑溪兴新庄溪会流处“社寮港”北侧背风坡下方滨海村落,由于村落形成晚于南方的旧庄,故对称为“新庄仔”。新庄仔水口处有“民主公王廟”,清光绪年间江姓移民时从汀州府原乡分灵而来。汀州府永定县江姓,于乾隆末年入垦介于二坪、布帆二溪之间埔头坑,后改名埔坪村。汀州府永定县江姓、江姓,于乾隆末年入垦新庄溪上游溪谷大坑村。据济阳郡《汀州府永定江氏族谱》载:“吾人尊晔公八郎为入闽始祖,以百八郎公为高头开基祖,分成东山、北山、南山三大房派,三芝永定为南山派后裔。”

至今,江姓族人已遍及全国各地,以江苏、广西、安徽、四川、广东、湖北、福建7省为最,约占到全国汉族江姓人口的65%。江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人口中排行第7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6%。它们的郡望地的:“济阳”、“淮阳”、“六桂”;堂号有:“忠廉”、“济阳”、“淮阳”、“六桂”等。

 

上一篇:蔡氏源流
下一篇:范氏源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