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范氏源流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09-6-3 1:04:55  返回首页

一、渊源

出源有二:

(一)范出自祁姓为陶唐后裔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范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大夫杜伯无辜被杀,有个儿子叫隰权,逃往晋,被任命为士师(法官)。隰权儿子士蒍,以官为姓,子孙称为士氏。士蒍的孙子士会,担任晋上军主将,于春秋周定王瑜十四年(公元前593年)被封于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封于邑范(在今河南范县),所以被称为随会、范会。士会的后裔后来分为士氏、范氏、随氏三支。士会的儿子燮以范为氏,称为范权,曾任军副帅,谥号范子文。燮的儿子范丐在晋平公时争权失败,被赵氏、荀氏、韩氏等公卿赶出晋国。的后代子孙遂以其先士会曾食采于范邑,便以邑为氏。 

又据《通志·氏略》载:“范氏,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伊祁姓。自虞上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衰奔晋,为范氏。”因此,史也不认为,范氏出自刘姓,始祖为刘累。《姓纂》载:“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二)范出自少数民

晋时,南蛮有邑(古国名,亦称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范文,初为夷师范椎之奴,后为邑王范逸辅佐,因林邑王无子,范文自立为王。后来,这一支范氏不断繁衍壮大。

另:金国时,女真孛鲁术氏分别改为3个汉姓,其中一部分人姓范。满、京、彝、阿昌、土、蒙古、回等民族也有姓范的。

 

范姓最早的繁衍地在河南范县。春秋后期,晋国由韩、赵、魏、范、中行、智氏6卿执政。智伯灭范、中行二氏后,范氏后裔徙居南阳顺阳。南阳成了范姓主要的繁衍生息地,成了范氏的一个重要郡望。南阳范阳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就是范蠡。范蠡,字少伯,楚国宛(河南南阳)人,事越王勾践。他扶助勾践灭吴,被拜为上将军。功成名就后,他遂乘舟浮海至齐,躬耕于海畔,不久致产业数十万。后来,他散尽其财,行至陶(山东定陶)称陶朱公,经商至资累巨万。司马迁作《史记》称他:“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战国周贞定王介十五年(公元前454年),智氏又想吞食其作三族。他首先胁迫韩、魏共同攻赵氏的封地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镇北古城营村一带)。赵襄子率晋阳军民固守城池,相持一年之久。智伯无法破城,便用汾水和雪水灌晋阳城。眼看汾水将淹及晋阳城头的危急关头,赵襄子派心腹重臣张孟谈深夜出城与韩、魏暗中讲和;于是,韩、赵、魏三家结成同盟,共灭智氏,这就是史称的“三家分晋”。灭智伯后,范氏后裔采地入魏(今山西省境)。魏地范氏出了一个著名谋士范睢。范睢(?-公元前255),字叔,战国时魏国人。年青时因家贫,范睢作魏中大夫须贾的家臣。后因事受须贾诬陷,范睢被魏相魏齐令人笞击折胁。在郑安平帮助下,范睢化名为张禄,通过秦国使者王稽潜入秦国。战国周赧王延四十九年(公元前266年),他在秦国受到秦昭王重用,被任命为秦相,封于应,号应侯。他实行远交近攻政策,助秦国蚕食韩、魏、赵国土。他推荐郑安平为将、王稽为河东守。后因郑、王二人获罪,范睢谢病请归相印,不久即死。魏地范氏后徙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

秦汉之际,范姓已迁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尤其是安徽桐城成了范氏又一个重要聚居地。西楚霸王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就是出于安徽桐城范氏。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居鄛(安徽桐城南)人,善计谋。秦末农民战争时,他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巨鹿(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项羽救赵时,项羽为末将。后来,范增作项羽的谋士,助项羽建功立业,被项羽尊为“亚父”。后来,项羽中刘邦的离间计,疏远范增。范增忿而离去,至彭城(徐州)病故。从魏地迁入今河南南阳一带的范氏,繁衍发展成当地一大望族,其始祖为度辽将军范明友。西汉中叶时,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历城)侯。据《资治通鉴·孝昭皇帝上》载:西汉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冬,匈奴发二万骑兵进攻乌桓。霍光认为有机可乘,欲发兵进攻匈奴,征求护军都尉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霍光又问中郎将范明友。范明友认为可以发兵征讨匈奴。于是,霍光建议朝廷拜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二万人马出辽东塞外半路截杀匈奴。结果,匈奴先一步已经战败乌桓班师回朝。于是,霍光、范明友共识:“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范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馀级,获三王首。匈奴由是恐,不能复出兵。”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历城)侯。他的大部子孙回迁南阳。这一时期,著名的还有今河南上蔡一带的汝南范氏和今河南武陟一带的河内范氏二支。汝南范氏是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范式,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今属山东)人,曾任荆州刺史、泸江太守等职,以忠、信著称于世。范式后裔后徙居河南汝南,发展繁衍为汝南范式一族。河内范姓则是东汉司隶校尉范滂的后裔。范滂(137-169),字孟博,东汉汝南征羌人。他的父范显曾任龙舒侯相。范滂一生以刚毅清廉著称。朝廷任他为清诏去冀州巡查。冀州守令知道自己行为猥污,闻风辞官逃跑。他为汝南太守时资属吏,抑制豪强,疾恶如仇;并与太学生一起反对宦官专权。延熹九年(166年) 因党锢案,范滂与李膺同时被捕。后经窦武上疏获救,范滂获释放回故里时,“汝南、南阳士人以车迎之者数千人。”建宁二年(169年),汉录帝大诛党人,下诏急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拘捕范滂,在驿舍伏床大哭。范滂知道后,自已到监狱投案。县令郭揖对范滂:“天下大着呢,何必在此等死! ”愿意辞去县令和他一道逃跑。范滂死了,祸也完结了。怎么敢连累,又让老母颠沛流离呢?”范滂慷慨赴义,被害时年仅33岁。范滂遇害后,其后裔中的一部徙河内,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东汉末,范明友的裔孙范馥因避董卓之乱而迁居浙江钱塘。除此之外,河南陈留范氏也是当时的名门旺族。陈留外黄(今河南省杞县东,位于开封市东南)人范丹(也作范冉,112-185年),字史云,是一个清高孤傲,又才华横溢的奇才。汉桓帝刘志时(147-167年),朝廷要他出任莱芜长(今山东省莱芜县,位于泰安市东)。他以母忧拒绝赴任。后逃到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沛(今江苏省沛县)间,以卖卜为生,穷居自若。东汉末年,南阳范氏范明友的裔孙范馥因避董卓之乱迁居浙江钱塘。    

魏晋之时,南阳范氏重要一支迁至山东,并在山东逐渐形成一大郡望,即高平郡。至此,范氏播迁繁衍已有了钱塘(今浙江江杭州市)、汝南(今河南平舆北)、代郡(今山西阳高西南)、敦煌(今甘肃敦煌县西)、河内(今河南武陡西湖)、山阳(今山东金乡县北)、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等郡望。其中,钱塘范氏为南阳范氏的分支,敦煌范氏为东晋安北将军范汪之后,汝南范氏为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河内范氏与山阳范氏均为汝南范氏分支,陈留范氏为晋代范宣之后,外黄范氏为晋代范粲之后。

同时,从魏晋始,范氏开始向南方迁徙。

西晋“永嘉之乱”后,南阳顺阳左将军范晷的少子范坚和裔孙范汪避乱渡江南下,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当涂);后,又有一部分范氏后裔移居甘肃敦煌,派生出怀州范姓。唐“安史之乱”后,河内范氏、唐丞相范履冰一族也纷纷渡江南下。范履冰(?-689年),怀州河内人,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进士,号为“北门学士”。唐垂拱年间(685-688年),范履冰为鸾台、天官二侍郎,寻迁春宫尚书、同凤阁鸾阁平章事、兼修国史。后,范履冰因坐举逆人被杀。范履冰有3子:长子范冬芬、次子范冬倩、第三子范冬昌,俱进士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范冬芬一支迁居徽州,成为徽州范氏始祖。元和年间(806-820年),范冬昌之孙范平先迁苏州吴县,后又迁居豫章(今南昌)丰城大顺山前及槎村等地,为江西范氏始祖。咸通十一年(870年),范冬倩之孙范隋(字以亨)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为苏州范氏始祖。唐乾符元年(874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范氏的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福建宁化黄竹径。(见《范氏大成谱》)

至宋代,范氏在江南已繁衍播迁日盛。苏州范氏成了江南的名门旺族。苏州范氏的范仲淹以“内刚外和,性至孝”。“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见《宋史》)称其扬名天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天圣初年(1023年),范仲淹出任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他历任秘阁校理、右司谏、吏部员外郎等到职,因直言敢谏,两次被贬出京。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新政,后被谗出为陕西四路宣抚使。范仲淹著有《范文正公集》;其《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世传诵。范氏后裔遂以“后乐”为堂号。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乡许营村北),其子孙因守之故居洛阳。约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范仲淹长子的第八世孙范远岗(纬缜)由苏州迁居宁化黄竹迳;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第八世孙范祖德由江苏迁居沙县。其后裔播迁福建宁化、上杭、连城、龙岩、建宁及闽北、闽中、闽南和广东大埔等地。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河南光州固始的范积一、范德二父子因避战乱迁徙至建州政和县北里十三都螺山(今福建寿宁县范家山);其后裔范增旺又从寿宁迁居罗源县玉廪村(今罗源县碧里乡牛坑)。苏州范氏播迁至福建清溪、宁化、上杭等地。入闽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北宋末年,范仲淹嫡孙范正国等范姓随皇室南迁,最后定居江西临川(今抚州市),开基临川范氏一脉。

明洪武年间,范正国的十世孙范岳山任隆庆仓大使,因失职被充军沈阳,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阳,并在东北繁衍昌盛起来;其十四代裔孙范昌期从苏州回中原主

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居住最为集中为新竹县。范姓人口在台湾排列第48位。

如今,范姓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之一,列全国姓氏人口第61位,约占到我国汉族人口的0.36%。以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7省最为集中,其范姓人口大约占到全国范姓人口的62%。

上一篇:江氏源流
下一篇:谢氏源流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