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广告位招租:13727944447

墨韵求索总飘香—林加国书法艺术魅力浅谈

作者:杨力斌  打印本页   更新时间:2011-1-11 16:06:12  返回首页

是一位长期在部队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对从事思想工作领导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总认为们多半是一些只会卖弄嘴皮子的但当一位北京朋友赠一本《求索·书法艺术》书法集时我却在拜读之后对林加国由衷地产生了一种景仰。

    林加国在几十年工作之余,一直执著地追求书法艺术的真谛,精心创作出的大批书法作品,不仅受到了国内外广大书法同行、爱好者的喜欢,也受到了启功、欧阳石等国内书法名的高度赞誉。 1998年又成功地在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书法展,前辈书法大师启功老先生还笔为他的个人书法展、书法集和艺术园题名。陆续出版的《林加国书法艺术》和《求索 ? 林加国书法艺术》两本书法集收录了林加国数年来精心创作出来的真、草、行、隶、篆等多种书法艺术不同字体风格的近二百幅作品。

高雅爱好的追求

    在国内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纷纷趋于浮躁的文化艺术的功利得失, 世俗地 将 一个人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作为衡量其才华能力标准 的时候,一般人很难想象林加国这样的部队中层领导干部,竟然会是一位长期甘于寂寞清贫,执著地热爱中华民传统书法艺术几十年,并取得众多可喜成绩的书法

    在一般人看来,从事书法艺术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迅速取得成果。其实,台上三分钟,台下 10年功。在白纸上写黑字,近乎完美的书体结构,抑扬顿挫的笔画需要书法家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练就过硬的功夫,以及“胸有成竹”的腹稿。远不如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不仅事先起稿,而且在创作时可以随意地刮掉不满意的地方反复修改来得方便。书法是我国爱好者人数最多的艺术门类之一,每个中国人都会写字,每个人看了书法作品后,都能品头论足地一番自己的看法。但是,懂得书法艺术内涵魅力的欣赏者,却可以清楚地从作品字迹笔画的特色上,体会出书法家源远流长的学识、气质、修养、情操和胆略力度。

    我们经常醉心于书法艺术展现出来的神韵之美,但这种书道艺术的清俊魅力,不是刻意为之的,也不是快餐式的文化所拥有的,它是书家在长期甘于寂寞清苦的执著追求过程中,艺术思维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萌生。 一个人要想在 书法艺术的探索学习上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就需要长期心态平和地安于苦修、深刻领悟古代大师书法艺术精华、刻苦探索书法艺术的承传与衍变,融会贯通,反复钻研,这样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艺术境界。

    林加国的书法艺术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唐诗宋词,也有我国现代领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还有自撰的诗词联句 。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感悟到一种民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作者丰富的情趣和内涵。起初,我误以为林加国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过书法名家的指导。经过与他电话交流,才知道林加国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艰苦的偏远农村,父母双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家里读过书的人也很少,更谈不上有人对他的书画艺术学习创作进行指导。林加国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学的是理工科。他在一首名为《抒怀》的诗中写道:“清赏翠竹雄,更爱劲松风。事物平心对,人生喜顶峰。”这抒发了他甘于清贫、追求高雅的生活情操。由此知道林加国长期苦中作乐,自学书法,钻研传统诗词,追求书法艺术并取得成就过程中的巨大艰辛。

    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数九。数十年来,林加国常年在野外从事军事勘测工作。野外艰苦的流动工作带来的家庭生活的困难时常困扰着他,但革命军人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走南闯北,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无私情怀,始终在他心中燃烧着。他在一首词中写道:“野外露风餐,尝尽辛艰。拓荒测绘历千难。夜伴孤灯人伴影,恬淡清欢。景色上毫端,无限河山。江天寥廓换新颜。海角边关召即去,走遍人间。”这使我们感悟到他长期在野外工作的艰辛,以及他饱览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后触景生情,由此油然而生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野外工作之余,林加国有更多的机会去当地的翰墨古迹、碑林遗址参观。他经常沉醉于对千百年来民族书法艺术瑰宝的寻古、访古、摹古的研究乐趣中。每当他领略到艺术大师的创作用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随手比划,进入乐而忘食、乐而忘忧、乐而忘返的境界。一般的书法爱好者重视对历代碑帖的临摹学习,而忽视了对历代碑帖精华的观赏领悟。林加国在进行大量临摹学习的同时,十分重视提高对历代名家翰墨碑帖遗迹的观赏领悟能力,尤好对“二王”、米芾、孙过庭、怀素和汉隶等历代书法碑帖艺术精品。他充分地领会历代书法艺术前辈大师的特色风采,并将其消化吸收,成为自己书法学习的新起点。这种舍得下大工夫,用心对历代碑帖精华意会领悟的做法,使他在书法学习上事半功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明灯长伴夜,陋室溢书香。皎月无暇顾,潜心细品尝。” 这首小诗形象地描绘出他在明灯作伴的夜晚,独居陋室,凝神笔耕,潜心研究书法艺术,沉醉于满屋墨韵书香之中的情景。

    林加国在学习传统书法艺术的优秀作品时,不是一味的刻意模仿,而是注意多看、多比、多思,悟其神韵精华,把自然灵秀之气聚于笔端,追求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之美。他在野外作业期间,缺乏书写创作的条件,他就用手指、树枝、石块作笔,以天空、大地作纸,随意挥洒,写下自己神思俊逸的心得。神会勤于手绘,心画多于笔画,使他练就出一种书为心画的硬功夫。初看他的书法作品,神逸大气似曾相识,但仔细观察赏析,就能看出他虽源于传统,却不局限于历代的某一位名家,是纯粹的“加国书道艺术”。

    书法艺术既是书者性情、灵感的体现,也是书法家人格魅力的形象展示。林加国说:学习书法要有平常心,有毅力、自信和悟性。他淡泊名利,从未想过成名成家。上个世纪80年代末,林加国已是部队的中层干部,仍然默默地勤奋临帖练字,不求闻达。一位从南京来的教授在得到他的书法作品后,以他的名义寄出,参加在四川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次参加书法展览就得到社会认可,这更增加了林加国的自信。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书法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

翰墨飘香的神韵

    书艺的长进来自书法家专注地追求,书体的神采飘逸源于长期置身于翰墨飘香。林加国的书法作品气韵贯通、一气呵成,使我仿佛置身于翰墨高手的碑林之间。从林加国一幅幅张驰有度,具有很强的书法功力和阳刚美感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篆书的天趣雅拙,楷书的方正端庄,隶书的秀壮多变,行书的流畅自如,草书的法无定制;领略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热爱,长期耕耘求索、求真、求变的真挚情感。

    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林加国的楷书代表作之一。字形端正,墨色饱和,行笔稳健,不露俗态,笔划自然多变,结构疏密有致,笔法遒劲有力,格调高雅质朴,神韵敦实雄健。他书写的行书作品——王昌龄的《芙蓉送辛渐》,不仅在书风上传承了王曦之《兰亭集序》的风味,还做到了在书法脉络上学习王羲之舒展贯通的笔意气韵,糅和王献之、米芾的洒脱、厚实,师于古人而不拘泥于“天下第一行书”的原有形态模式。其中“楚山”二字的轻重起伏,“江”和“洛”的三点水偏旁的自然变化,以及“寒”、“雨”、“客”、“友”等字的舒展俊秀,众多字体和全篇作品所体现的底蕴和功力,令人在观赏中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林加国学习书法艺术用的是一套喜爱、欣赏、临习,从楷书入门,进而隶书、行书,继而草书、篆书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当他在楷书和行书上有一定基本功后,就开始探索自己求变求新的创作发展道路。在赵师秀《有约》作品中,他临习吸收了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用笔特点,用笔丰满、行笔老成、字体稳健,追求一种笨拙的个性雅趣。作品并没有着力于在字体节奏上的大起大落,而是通过笔画的粗壮与细腻的相互衔接对比,墨色的饱满程度和气韵变化,来展现出书家追求的艺术美感,体现其在吸收古代书法名家精华的基础上,拓展出自己博采众家书道艺术特色的求索精神。

    草书的特点是酣畅淋漓的展现出书家大气磅礴的情感。古代擅长草书的著名书法家不仅在精通楷书、草书的法则上进行即兴挥毫,而且,很多狂草书法家还喜欢在饮酒后朦胧的思维状态下进行草书,以表达出草书那种狂放不羁的神韵意趣。我每次翻阅林加国的书法作品时,都能感觉出他激昂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情感,同时获得一些新的感悟。

    林加国的草书作品变化迅疾,神采飞扬。纵观他众多的草书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历代书法名家精华的融会贯通,以及自己学习、感悟、探索、进取的成长轨迹。他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四条屏草书作品,章法严谨、结构紧凑、功底扎实、张驰有度。既有临习吸收历代书法家规范草书的痕迹,又将他仰慕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严肃敬意倾注其中,展现出了加国先生扎实深厚的草书行笔基本功。他用墨浓稠,每次饱蘸墨汁下笔书写时的厚重,书写过程中因为笔上墨汁的减少产生出自然的斑驳痕迹,虽字形枯而不涩,形态刚性十足。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草书大家,毛泽东同志的书法也吸收了怀素草书的很多精华。林加国书写周恩来诗“樱花红陌上”和陈毅诗“隆冬来临时”两幅立幅草书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吸收了怀素《自序》时龙飞凤舞的大气神韵,进入了用书法艺术来抒发自己情感的新阶段。作品在字体笔画上的抑扬顿挫,完全是书家自己学习前辈书法大师精华后的灵活运用。书家欣喜若狂的情感挥洒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昂扬的斗志凝聚在求变飘逸的笔情墨色中,展示出一种气韵舒展、变化流畅的笔力,抒发出自己对周恩来和陈毅老一辈革命家坚贞不屈进取精神的景仰情怀,以及书家的浪漫和豪放气质。

    毛泽东的《给彭德怀同志》、周恩来的《东渡》、李白诗的《渡荆门送别》、“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四条屏草书,以及张旭诗、孟浩然诗、渐江诗等草书作品,已经开始展示出林加国自成一家的个性化草书艺术特点。其中李白诗“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四条屏草书作品写得最好,笔画的布局变化得体,美感神韵动人。我们都知道艺术家临场遇意外情况时,奇思妙想的即兴发挥是一种很见功夫的事。加国在书写这幅作品快结束时,突然发现剩余的位置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他巧妙地将诗句最后“意多”两个字并入“李白诗”三个字一起书写,既不破坏作品的整体韵律变化美感,又展现出自己即兴处理不露明显痕迹的高超艺术能力。只见画面上汉隶遒劲的笔力与草书糅和发挥得十分巧妙,字体起伏,节奏鲜明,情感轩昂。时而像骏马在原野上奔腾疾弛,厚重处激情高涨,墨色敦厚,神采飞扬。时而又像是清泉在潺潺流淌,纤细处如丝如线,藕断丝连,意到笔不到。行笔的挥洒变化自如,魅力无穷,书写的灵感气韵贯通,大气磅礴,展现出他在书法艺术锤炼上水到渠成,一气呵成的厚实功力和成熟神韵。这幅作品很有气度内涵,引人注目,令人咀嚼回味,流连忘返。

    学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运用枯笔很难产生出自然得体的神韵。林加国的《老铁山远眺》、《忆江南·家乡》、《夜读》,以及曹操的《观沧海》、杜牧的《山行》等内容的草书作品,其特点就是追求大量使用枯笔的书写情趣,这是林加国草书更加强劲有力书风的最新尝试,彰显出革命军人刚毅果敢的气质。我最喜欢《老铁山远眺》一幅,感觉这幅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大量枯笔展现出的不同精细神韵和魅力。作品行笔枯润结合,在富于音乐般起伏的节奏中,呈现出书法艺术的韵律美感。滋润敦厚处,情感饱满圆润,墨色笔意变化多姿;枯裂苍劲处,更是凸现铮铮铁骨,尽显出书家的英雄气度。在笔情墨趣上的一波三折,使书写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达到有机结合,抒发出书家奔涌不息的审美乐趣,让观者领悟到书法艺术的力度美。在林加国书法作品中,这些看似随心所欲的畅达书写,实则是他在传统书法艺术传承基础上所形成的洒脱不羁的个性化风格的体现。这些大量使用枯笔的书写风格是林加国近期草书的主要特点。我认为这些作品的美中不足之处,是将自己的李白诗《渡荆门送别》等四条屏草书作品中那些音韵旋律变化的节奏美感全部丢掉,实在有些可惜。

    林加国书写的篆书作品不是很多。但他书写的赵翼诗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感觉到一派古朴的雅趣。枯润笔划得自然天趣,布局和谐显多姿变化,结构严谨呈遒丽风韵,形态灵动展勃勃生机。作品那种灵动活泼的情趣,表达出书家内心探索古风墨韵的无限活力。他书写的“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源于石鼓文,却没有局限在石鼓文细腻的文风上,而是糅和进自己领悟古代篆书与隶书碑林石刻的厚重心得感悟,巧妙拓展出“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的篆书的崭新形态风貌。

    汉隶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林加国书写孙中山的诗句“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左右匀称,横划修长,结构绵密,撇捺分明,用笔圆转,带有研习汉隶遗风的明显痕迹。他书写王安石“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的隶书作品,是自己初期求变的隶书风貌,尽管作品中行笔的饱和度和内含变化还不是很纯熟,但是已经有一些自己的书艺想法。他在书写“石壁挂藤通篆意,桐荫滴露聆琴声”时,字体方正,用墨浓稠,行笔厚实,刻意追求字体的饱和度,行笔书写出现的斑驳金石味道,开始展示自己在隶书艺术上的扎实基本功底,将自己对汉隶意会衍变的领悟倾注在字体中,令人感觉到其成熟稳健的进取魅力。

    在书法艺术上如何做到既传承,又求变出新,是每位书家的最大理想。林加国书写陈毅诗句“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和徐元杰诗《湖上》等隶书作品时,在保持汉隶基本特色的基础上,打破隶书笔画粗细变化不大,字形方正规范,撇捺突出程式化的常规,注入了自己很多豪放的情感。将行书的随意流畅变化融会其中,写得随意洒脱,他笔下的隶书粗细笔画舒展起伏变化很大,不刻意出现撇捺笔画,却又自然出现这种味道,具有很多写意的畅达意味,表达出自己驾驭隶书艺术,追求多种情趣神韵的大气潇洒。

    当我们观赏林加国“秦松秉正气,汉柏养浩然。”的隶书作品,看见他在汉隶基础上,吸收了金农淳古方正、粗重浑厚、苍古奇逸的气质,并糅和了自己喜爱斑驳干裂的金石味道,展现出书家更加丰满的学识修养底蕴,以及苍劲纯朴的力度美感。“淡泊”作品更是打破篆书、隶书的程式化界限,饱蘸墨色,激情满怀地直抒凝思旷达的意趣,达到“意在笔前”,变无法为个性化有法的高级阶段。林加国后期的隶书作品完全脱离了传统隶书规范的圆润饱满,撇捺飞飘的特点,展现出一种苍劲厚实,凛然硬朗的大家风骨。

    林加国的书法艺术优秀作品实在是太多了。观赏他的书法艺术作品,笔笔见功夫,字字展真情,幅幅有神韵,每幅书法作品都凝聚了很多新的想法和不同的书法艺术情感。我在反复欣赏他各种书法艺术魅力的时候,宛如站在一群彪悍壮实的小伙与窈窕靓丽的美女们面前,琢磨良久,也难分伯仲。

    一幅同样的作品,因为观者的学识、视角和品味的不同,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出于自己学识的浅陋和偏爱,我尤其欣赏林加国后期书写变化流畅的草书和粗壮斑驳的隶书等系列作品。倘若我粗浅谈出欣赏林加国书法艺术的皮毛,能够对大家在领略林加国书法艺术更多魅力上得到一点启迪,将不甚荣幸。

求索进取的精神

    古人说:“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其实,画外有画,也是好画;书外有书,才是好字。我很欣赏林加国学传统、师造化,游离于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衍变创新之道的毅力。我们赏析书法艺术,不仅是在欣赏林加国书法艺术高超的笔墨情趣,还要品味他在书法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书外有书”的文化艺术精神。

    书法艺术承传与衍变的关键,在于锐意进取、积极大胆地创新。我认识的很多书法家只会 1~2种书体,也有很多的书家只会写唐诗宋词。林加国却广泛地涉猎真、行、草、隶、篆等多种书法艺术,他对每一种字体也不是简单地临习前人的墨韵轨迹,而是在掌握其神韵的基础上,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融会贯通,以求得一些新的发展。我反复阅读林加国的书法艺术作品,认为他在书法作品中,不是刻意表现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而是在不断研究传统草书艺术的基础上,倾注了自己的艺术领悟,从而在求变求新的道路上,展示出自己对书法艺术不断进取的最佳精神风貌。

    林加国还写了几百首反映自己思想、生活、情操的传统诗词,彰显出他执著热爱我们传统民族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深厚感情。 他将自己多年积攒的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凝聚于笔端,使其达到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

    艺术的真谛,在于她渊博的文化学识和底蕴,在于她不能被重复生产制作的气质,在于她不能以工业化大生产形式进行简单复制生产的妙趣。书法艺术亦是如此。书法艺术在外行人看起来仿佛很简单,其实它是书家情感、气韵、学识、内涵等心灵世界的真实展现。每位书家情感上的微妙变化都会在自己书法作品中展示出来,即使是书法家同一时期书写的相同内容,也会因为下笔情趣、心态气韵的细微变化,产生出艺术质量完全不同的书法艺术作品。文化学识浅薄、学习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书家,是书写不出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法艺术作品的。从林加国很多同一种书体作品表现出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的情况,可以看出来他在书法艺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求变的创新实践轨迹。在探索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林加国不断地取得成绩,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 发现自我,又不断地超越自我,寻求展示自己书法艺术更加鲜明的个性化特色。

    书道是艺道,更是思维情感品德之道。林加国从事工程测绘工作 30多年,为祖国的国防测绘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立过功、受过奖。他工作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海军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并编入由江泽民主席题词的《敬业者风采(1998~1999)》挂历中。其业绩被录入《世界科技咨询专家》、《东方之子》、《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部辞书。他业余爱好书法艺术,是世界书画家协会总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常务理事、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艺术顾问等。他研习书法艺术取得的业绩,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香港商报》、《菲律宾商报》、《今日世界》、《企业文明》、《远光视点》、《劳动保障》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纺织报》等多家报纸请其题写刊头,《福建消费者报》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报头题字,加国先生一举中的,报头题字沿用至今;中国络电视台还对其进行了专访,并编辑了题为《翰墨人生》的专题片进行播放;林加国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书画展览,受到广泛好评。1995年林加国的书法作品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书法类特别等级作品;在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中,又获特别金奖;被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授予“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名作金奖”证书等。入编《继往开来 ·文化艺术》、《华夏文物揽胜·中国名家书画收藏》、《共和国的辉煌·中华艺术精典》、《强国丰碑·人才强国文化艺术卷》、《一代名家》、《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等百多部大型书画集、辞典。为讴歌在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人民画报社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推广下隆重推出的、记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重要里程碑的大型画卷——《继往开来·文化艺术》中,共收录了启功等当代 27位著名书法家42个版面的书法作品,加国同志独占4个版面,他的成绩由此可见一斑。他曾被评为“世界十大著名文化艺术家”、“`98全国百杰书画家”、“世纪功勋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在潍坊国际碑林建有“林加国艺术园”,启功先生亲自为其题写园名。他的书法作品被国内外许多国家领导人、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以及爱好书法艺术的收藏家收藏。

  林加国取得这么多的书法艺术成绩,对外却并不提起这些事情,而是以一个普通书法艺术爱好者的身份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在林加国书法艺术展开办前,加国请书坛泰斗启功先生审稿,先生在审看作品时,连声自言自语地说:“好!好!很有功力。”审完作品后,先生对林加国说:“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能取得现在的成绩,让我感到震惊,的任何一幅作品都可以挂展。”过了一会,他主动对林加国说:“你不是要搞展览吗?我给你写幅展标行不行?”展标写好后,当加国一行准备告辞时,先生又说:“你们先等一会,我再给你写一幅横标吧。”据悉,先生主动提出为人写展标,并一下写两幅,这还是第一次。中国美术馆 展览会美术组组长、时年八十八岁的著名漫画家范立夫先生在看了加国先生的展览后,连声赞叹:“这么多年没有看见这么好的书法作品展了,我给你题幅字吧,你把它挂上,看有没有人敢说我说的不是事实 。”继而写下了“笔墨超凡”四个大字。并连续观看了三天林加国书法艺术展。李可染先生的得意门生、长白山冰雪山水画及现代山林画派的创始人、著名山水画大师路怀中先生在看了加国的书法展后,挥笔题字:“独步天外”。

    面对人们对自己书法艺术的喜爱和一切溢美之词,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书法家,而是一位书法艺术的求索者。林加国 能 正确地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国内外书法同行以及广大爱好者的友好赞誉,并将大家的好评作为自己继续进取创新的动力。 他 认为大千世界在不断变化,书法艺术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时代审美观的发展而创新。学书要活用,关键要符合艺术发展潮流,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有时代特征。只有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扬弃”,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代人民大众审美情趣的好作品,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林加国朴实谦虚的言行和好学进取的精神,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军旅书法家追求德艺双馨的可贵品质。

    书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苦作舟。从《求索》集上的一百余幅作品,以及他源源不断创作出来赠给同事、朋友们的更多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见他长时间甘于淡泊,默默耕耘钻研,不断探索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积极进取的思维构想、道德情操、学识修养和他必然会逐步走向成熟的前进轨迹。而不是像社会上的某些“名人”书家,刚临习了几天字帖,既没有掌握书法艺术的过硬基本功,也没有触摸到历代碑帖书法艺术的更多精华内涵味道,就敢于靠自己刚被媒体炒热起来的小名气,到处挥毫落墨题字,甚至于将作品进入字画拍卖市场露脸。这种急功近利的快餐式书写文化陋习实则是一种自露其丑的浅薄。 我认为林加国研习书法艺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追求书法艺术一直勤奋探索耕耘,不满足已经取得成绩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一个热爱学习书画艺术的票友。当一位北京朋友问我,能否抽空写一篇全面介绍林加国书法艺术欣赏的文章时,我硬起头皮接受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挑战,并经常挑灯夜读林加国书法艺术集,反复观赏领悟,每有会意,欣喜若狂。当我更多地反复观赏林加国的书法艺术作品,触摸了他追求书法艺术的高雅情操后,感到自己能够结识并仔细地拜读林加国书法艺术作品,是我的荣幸,也使自己得到一次书法艺术的熏陶和升华。写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首小诗,以表达自己倾慕林加国不断进取求索精神的情感。

    书道承传写大义,墨展平生情意。痴迷学海苦求索,遒劲汉隶。
    花甲耕耘不易,寒暑秋霜无忌。笔底无语热血涌,阳刚骨气。

    求索,不仅是林加国为自己书法艺术集题写的书名,也是他最喜欢的格言,更是我们每位观赏者学习的座右铭。我们期待着林加国更新更美的书法作品问世。 2006年3月3日修改于山城(全文9330字)作者杨力斌是书画评论家。

上一篇:拿到“金钥匙”的书法家 访莆籍著名书法家林振明
下一篇:林金川传
网友分享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林氏宗亲网推荐榜
  •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林氏网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柬埔寨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九龍堂自治会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福建省晋江市闽南比干庙林茂光将军专栏中国林氏站长博客浙南寻亲归祖
    欢迎提供宝贵意见東井圓佛會超级品牌网